1.重工业物流的现状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一五”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的重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使新中国成立前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到1978年,重工业的比重上升为56.9%。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重工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从生产布局看,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如煤炭、钢铁、石油等,都要求接近原材料产地,并且重工业产品需要有发达的物流业的支持。而物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重工业产品的流通,推动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石化行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部门基本沿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重工业物流投资方面的项目,基本也集中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等地。
重工业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流的工作量常常是产品重量[1]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据统计,机械加工行业每生产1吨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要装卸、搬运50吨物料,在铸造过程中要搬运80吨物料。在冶金行业,每冶炼1吨钢,需要搬运6吨原料,车间之间的转运量为160吨。由此而造成的各行业的物流成本费用都很高。例如:机械制造业的物流总成本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15%~30%;冶金行业的物流总成本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35%~45%。就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总量中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均控制在10%左右,美国为9.6%,我们的近邻日本为10%,韩国为11%,而我国则高于25%。由此可见,我国重工业的物流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效益。
2.物流与重工业的关系(www.daowen.com)
重工业与物流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工业制造成本的降低需要物流。重工业和轻工业一样,其原材料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着大量的物流需求,即存在着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重工业的物流成本空间大。以前,企业总是将目光关注于制造成本的降低和销售利润的提高,关注于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却很少考虑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将产品准时、准确地送到顾客手中,或准时、准确地获得原材料和半成品。用物流的思路管理企业能使重工业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2)发展物流是重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重工业产品虽不像轻工业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那样快,但还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使重工业企业的物流实现合理化,从而提高竞争能力。近几年外资投资重工业物流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按照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力发展重工业物流。
(3)重工业物流是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物流系统处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紧密结合而形成有机整体。根据物流理论,物流系统包括流通业物流和制造业物流两大部分。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一起构成制造业物流,在当前重工业产品产值在工业产值中仍占大半江山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物流对于构建全社会的物流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供应链理论使全社会物流系统的整合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