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改良的轨迹线不断上升,超越了所有市场级别的客户的使用能力,因此市场潮流就会由采用交互式产品架构和集中整合生产模式的企业转向采用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分散式生产模式的企业。但是我们要谨记,客户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变化步伐通常比较缓和,在破坏性图表中以虚线表示。客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偶尔会产生断层移位,图5-1中的虚线也随之相应上移。这就是行业趋势转向图5-1的左侧,再次设定了新阶段的增长计时器,整合生产又重新成为竞争优势之源。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苹果计算机产品采用了专利性的产品架构,软硬件之间的内部交互程度非常高。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类似于WordPerfect和Lotus的专业公司,它们的产品能够通过完善的接口接入到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当中,这批公司的成长壮大最终剥夺了苹果公司在软件市场中的霸权。20世纪90年代早期,用户对个人电脑软件的功能需求转移为“向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和电子表格”等。这就再次出现了性能空白,将整个行业扭转到了“不够完善”的市场情境中,交互式系统又一次成为制胜关键。
微软因时而动,独立研发了Office套件产品(随后又研发了网络浏览器),植入到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这一举措使其瞬间靠近了用户需求,而那些分散式的专业软件公司如WordPerfect以及Lotus的123spreadsheet顿时就从市场中蒸发了。微软并不是靠垄断发迹,它所做的只是顺应时势,在“不够完善”的市场条件中将价值链整合起来,迎合了客户需求而已。(www.daowen.com)
然而,到了今天,情势似乎又发生了逆转。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互联网集中化,采用模块式架构的操作系统(如Linux)以及模块化编程语言(如Java)的公司开始破坏微软的市场。许多专业公司都借着模块化的潮流开始大举侵入市场。
无独有偶,15年前,在光纤通信领域,由光纤连接获得的带宽已经超越了语音通信的需求,于是,行业结构告别了垂直整合时代,开始步入平行发展阶段。康宁公司(Corning)制造光纤,西门子公司将其组成电缆,其他公司制造多路复用器、放大器等。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扩大带宽的呼声日益高涨,图5-1中的虚线又开始上移,整个通信行业又转入了“不够完善”的情境。康宁公司发现,如果它们不自主设计放大器的话,下一代的光纤产品设计就会举步维艰。它们必须在内部整合所有的接口,才能参与市场竞争,康宁公司顺应了市场趋势。而在几年之内,光纤网络的带宽又一次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于是垂直整合模式的生存基石又再度消失了。
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企业在整合价值链中的所有接口后,就能够在性能“不够完善”的市场竞争中繁荣壮大。在整个行业增值链中,这样的情况会多次发生。这就意味着一个行业中通常不会仅仅是分散型企业占上风,也不会仅仅让整合型企业把控全局。而我们通常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来预测出整合和非整合的竞争优势所在。⑧我们将在第六章详述此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