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中亚古城丝路之旅

探秘中亚古城丝路之旅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叙述重要丝路城址的历史。其中东城为早期城址,由内外两城组成。方城占地面积数倍于圆城,遂构成内圆外方的重城结构。两次毁城成了马雷地区历史上最深刻与最惨痛的记忆,也被认为是马雷城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目前,该城堡遗址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目前,古城已完全废弃,周边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古城遗存处于一片荒野杂草之中。该城于199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探秘中亚古城丝路之旅

吕卓民

【摘 要】 丝绸之路催生了一批丝路沿线城市,这些城市即是丝路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的中转站,为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丝路城市遗址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提供见证和复原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作者简介:吕卓民,陕西长安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西北历史研究所原所长,西安历史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西北区域历史地理、西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

丝绸之路曾为古代世界架起了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随之也催生了一批丝路沿线城市。这些城市即是丝路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的中转站,为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时过境迁,一些古老的城市因地域变迁而废弃,唯留丘墟于荒野,成为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址。这些城市遗址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见证和复原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本文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叙述重要丝路城址的历史。

一、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古城与尼萨古城

(一)梅尔夫古城

梅尔夫古城,位于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州首府马雷市东北30千米处,即今马雷市的前身,故又称马雷古城。梅尔夫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又作木鹿、穆国、朱禄国、末禄国、末国、穆尔夫、麻里兀、马鲁、马兰、谋夫、马卢、马里等名。该城兴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由于古城在这个位置延续发展了1800多年,又经过多次重修和改建,故遗址范围很大,总面积达11平方千米。现存遗迹主要有东西两个大的古城址、一座城堡、一座苏丹陵墓等。其中东城为早期城址,由内外两城组成。内城为圆形,占地约0.2平方千米,城内有一处高大的夯土建筑基址,昭示着昔日王室宫殿的巍峨气势。这座圆形城郭,就是梅尔夫古城最早的城市形态。200年后,即到了公元前4世纪,又在外面加筑了一座方城。方城占地面积数倍于圆城,遂构成内圆外方的重城结构。此城一直沿用至公元12世纪,蒙古军西征摧毁了该城。

图1 梅尔夫古城远眺图

之后,当地人又重修了这座城市,但却没有利用和继承原城址的基础,而是在原城址的西侧另起炉灶,兴建了一座新城,是为西城,旧城遂因之称为东城。新城的规模和面积比旧城更大,而其城垣的厚度和高度均不及旧城。到了14世纪后期,成吉思汗的孙子帖木儿在建立帖木儿帝国的征战中,又将此城摧毁。两次毁城成了马雷地区历史上最深刻与最惨痛的记忆,也被认为是马雷城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

图2 早期城市东城城墙剖面

梅尔夫主城之外,还有一座古城堡遗存,即克兹卡拉要塞。这座古城堡属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时期的建筑,城堡面积比较小,城墙则坚固而高大。而且城墙的筑法很特殊,即在高大城墙的外面,密集地加筑着半圆形的柱体护墙,对墙体起到加固作用。城堡的出现反映了公元七世纪时,这一地区曾面临的颇为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目前,该城堡遗址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这说明该城堡遗址已构成马雷古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遗存与保护价值。

图3 公元七世纪的城堡遗址

梅尔夫古城除了高大的城墙、部分建筑遗迹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残存的佛塔以及塞尔柱王朝的苏丹墓等遗存。这里的佛塔在杜环的《经行记》中就有记录,反映了唐时这里还是佛教流行的地方。苏丹墓则是伊斯兰文化的典型代表。佛教文化遗存与伊斯兰文化遗存并见于一地,又充分反映了区域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的变迁。塞尔柱苏丹墓的墓主人名桑贾尔,公元1157年死葬于木鹿。其陵墓为方形穹窿顶式建筑,高38米,其中穹窿式圆顶高17米,是伊斯兰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穹庐顶式,对其后的清真寺设计与造型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在伊斯兰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它还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在文化上借鉴关系。

目前,古城已完全废弃,周边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古城遗存处于一片荒野杂草之中。关于梅尔夫新旧城址的位移,还有一种说法,即旧城原依穆尔加布河而建,后因穆尔加布河发生了改道,旧城失去了水源,便不得不放弃旧城,另择近水处重建了新城。其实,这一说法是存在合理性的,但还需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梅尔夫古城的兴废历史记录了马雷地区区域发展史上曾有的辉煌与衰落,是土库曼国家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城于199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4 公元12世纪修建的苏丹墓

(二)尼萨古城

尼萨古城位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城南约15千米处。该城建于公元前3世纪,废于公元2世纪,为帕提亚王朝之都城。土库曼人认为该城就是中国史书所记载的安息城。

图5 尼萨古城之一部

古城建在一块高台地之上,四周有高大城墙环绕,整个城址的占地面积约为0.14平方千米。经考古发掘,揭示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在大型建筑遗址中,既发现了当时的王宫所在,又发现了拜火教的祭祀场所,以及教徒的居住区等。宫室建筑与拜火教的祭祀场均是大跨度室内建筑形式,与之相应的是由大型立柱组成的间架结构。柱础与立柱遗存都是大直径的圆柱石和圆柱体,直径有60厘米至一米不等。支撑大型屋顶的柱体结构材料有两种,一是用条砖围砌成大直径柱体;一是用事先烧制好的扇形砖拼形垒砌而成。这反映了帕提亚时期中亚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

图6 宫廷遗址与殿柱遗存

图7 殿柱的另一种拼砌法

其次,尼萨古城的房屋建筑,似乎墙壁都很厚。墙体多是由未经烧制的土坯砖砌成,即类似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建筑。土坯砌墙与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关。窗户也很特别,均呈现出外口很大内口狭小的特点。

城中还有一个大型洼坑遗址,据说是当时的蓄水池,是古城时期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一项措施,也是由地域环境决定的一项城市建设工程。

在古城遗址发掘中,曾出土了一大批文物,有陶器、骨器、金银器等,也包括各种造型精美的工艺品。其中最典型、最著名的出土物是现藏土库曼国家博物馆大理石雕像和角杯,既有东方风格,又呈现着明显的希腊文化因素,是因丝路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产生的。大理石雕像发现了两尊,其中一尊类似于希腊的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女神,上半身以白色大理石雕凿而成,呈裸体状;下半身用灰色大理石雕凿而成,身体侧转而双手向上。土库曼人给这尊雕像起名罗多古娜,托说其原型是一位安息公主,因有却敌护国之功而被奉为民族女神。实际上是土库曼人民对这件艺术品高度认可和喜爱,遂赋予它以精神生命。角杯为饮酒器,该遗址共出土了四十余件,其中有一件最为精致的象牙角杯,不仅质地优良,而且杯体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出土于宫室遗址,无疑是当时的宫廷用品。这只角杯被定为国宝,起名尼萨象牙角杯,珍藏于阿什哈巴德的土库曼国家博物馆。

图8 尼萨古城出土的象牙角杯

尼萨古城周边环境尚可,遗址保护工作也不错,故城内地面杂草不生,遗迹遗物可一览无余。2007年,尼萨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哈萨克斯坦的塔尔加尔古城与阿克亚塔斯古城

哈萨克斯坦主要考察塔尔加尔古城、千泉、库兰、阿克亚塔斯、克斯托别、别克托别古城。其中千泉、库兰、克斯托别、别克托别古城皆地面可看内容不多,仅可远眺其遗存轮廓,而塔尔加尔古城和阿克亚塔斯古城则有丰富的遗存。

(一)塔尔加尔古城(www.daowen.com)

塔尔加尔古城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南23千米处,天山支脉塔尔加尔山脚下。塔尔加尔古城兴起于公元9世纪西突厥时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和驿站,从伊犁西行至此分为两道,继续西行是前往江布尔一线的丝路,西南行则是前往撒马尔罕一线的丝路。

古城的发掘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年来,也经历了多次发掘,已有很大的收获。城市的生活居住区与手工业作坊区等陆续被揭示出来。

生活居住区有较大规模的房屋建筑遗址,房屋的基础皆用石头垒砌,故至今保存较好,房屋建筑的平面规整而清楚。围绕房屋建筑的路面亦皆用石头铺筑,路面坚固耐用,至今还保持着基本平整的状态。在手工业作坊区,可见遗落在地面上的矿石与矿渣,即是当时冶炼的原料与废弃物。这里曾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铁制工具,如铁刀、铁锥、铁环、马衔、铁掌件等,还出土了古钱币瓷器、玻璃器和人头像等。而其铁制工具的种类与器形,与中国内蒙古一带出土的同类器物十分近似,反映了此期的冶铁制造技术在广大的北方草原一线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传播的,也是草原丝绸之路把相距千余里的两地联系在了一起。

建筑居住遗址与手工业作坊遗址的地方,正处于该城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而整个塔尔加尔古城的面积则大得多,约在60万平方米。故这座古城也是中世纪伊犁河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2014年6月,塔尔加尔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阿克亚塔斯古城

阿克亚塔斯古城,又作阿克雅达斯古城,大约兴起于公元8世纪,是哈萨克斯坦境内又一座丝路古城,位于今江布尔州首府塔拉兹市西南45千米处。阿克亚塔斯古城不同于中亚地区的其他古城用夯土筑墙、土坯造屋的营建方法,而是一座完全用红色石块垒砌而成的城堡。城堡的城角部分修成圆弧状,颇类似于今西安城墙的西南角。如果今西安城墙的西南角确系元时由蒙古人所改建,则圆形城角就是草原游牧民族所喜欢用的一种建筑形式。

图9 塔尔加尔古城生活居住区遗址

图10 走近阿克亚塔斯古城

8至13世纪时期,古城一带曾是原突厥部葛逻禄人的活动区域,这座古城可能就是葛逻禄人修建的可汗王庭。其建筑所用的石材皆取之于3千米之外的红色山体。正是由于该城全部选用石材修筑,工程量巨大,人力物力耗费亦巨大,以至迁延时日,并最终没有修成。当时修城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开山技术和用石砌墙的技术,才有了建造这座石城的设想与规划,以及实施过程。

也有学者认为,此城的建造技法有波斯风格,可能有阿拉伯技师或工匠参与了该城的建造,遂落下了阿拉伯人的烙印。这也是区域间与民族间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

图11 街道通往公共广场

图12 阿克亚塔斯古城的圆形城角

1219至1221年,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拜谒成吉思汗,曾途经于此,见“一石城当路,石色皆赤”,说的就是阿克亚塔斯古城。也说明阿克亚塔斯古城正位于当时西行的交通大道侧旁。2014年6月,阿克亚塔斯古城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古城

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古城址位于今市区东南1.5千米处,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古代中亚粟特人修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城市之一,7至8世纪时曾繁荣一时,760年毁于战火。城址遗存可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或加上墓区称为四部分。与其他中亚古城相比,该城遗存较多。城内的建筑遗迹密集,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屋建筑基址。丰厚的遗存堆积,隐藏着片治肯特曾经辉煌的城市记忆。

图13 片治肯特古城城内遗址保存现状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该城进行了多次发掘,揭示出了宫殿、寺院、居民生活区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玻璃器以及各种金属制品,包括古钱币等,还发现了大量壁画遗存和泥塑、木雕等工艺品。城内的拜火教遗址和佛教遗址都曾发现了壁画。粮商宅院遗址遗存中,既有主人的生活居室,又有多间囤积粮食的仓房等。

图14 仓储遗址

在毗邻古城的遗址博物馆存储器放着古城出土的文物,有各类陶器,如各种大小不等的陶瓮、陶罐、陶壶等,其中特大型的陶瓮和特小型的陶壶是其陶器的重要特点。建筑材料有陶水管、陶花砖等,陶花砖既美观又实用,反映了当时的制陶工艺水平。城址中的出土壁画收藏在杜尚别的塔吉克国家博物馆中,其中有两幅壁画与中国有关,或认为是中国人物头像,或认为是中国题材的故事画,或认为是由中国来的画师画的。唐天宝年间,被大食军俘虏的京兆长安人杜环,曾在大食境内看到过不少中国人,其中有京兆画匠樊淑、刘泚,河东织络匠乐儇和吕礼等,即可佐证当时的片治肯特城肯定也有不少流寓于此的中国人,遂在这里留下了中国文化的印记。

图15 片治肯特古城出土的壁画

图16 片治肯特出土有龙形象的壁画

在片治肯特古城考古中,发掘了一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了一批仿中国制币技术与造型的圆形方孔钱币,钱币形制与中国古钱几无差别。而其区别仅在钱文上,即这里制造的钱币,在其正面用王者徽号,背面为王名,用粟特文书写。这种粟特钱币,无疑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此外,考察团在吉尔吉斯斯坦考察的巴拉沙衮古城、碎叶古城,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2014年6月皆得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结语

上述中亚地区的丝路古城,由于地当丝路要冲,丝路的物质文化交流为之提供了发展机遇,故都曾繁荣昌盛于一时。即使后来遭废弃,其丰厚的物质遗存,仍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既可作为区域城市昔日辉煌的见证,亦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脚步之见证。曾经辉煌的古城沦为废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毁于战争;二是由于城市周边环境趋于恶化,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城或废弃或发生位移。两者之中,无论是何成因,都值得人类认真反思。因为我们复原过去,就是为了给今天提供一些有益历史经验与借鉴,以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建设需要。

(原刊于《国学新视野》2016年秋季号)

【注释】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6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ZD03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70019)资助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