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 周志龙
【摘 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地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向西开放、培育西部发展新增长点提供了机遇。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要坚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并举的战略,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西部城市群的崛起,提高城市化水平;打造立体型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福利水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政策取向在于:加强宏观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坚持自我发展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相结合,坚持区域之间的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相结合。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升级版;区域合作
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是主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重大战略决定,同时也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延伸,为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助推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机遇
由于自然、历史、地理以及社会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为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贵、成昆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习近平主席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属于经济地理学范畴。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城市为核心,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提供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一)为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西部大开发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落后于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城市缺乏和城市化率过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城市化总体水平低;二是西部地区少数省会城市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规模小。由此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大城市,这是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要加强沿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并为西部城市群的崛起带来良好的机遇。
(二)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西部地区尽管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西部地区的道路面积存量仅为中部地区的1/2东部地区的1/7。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供给与东部地区广阔的市场需求的对接,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造成的不利市场环境降低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而且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状况限制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不利于西部地区思想观念的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并为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带来良好的机遇。
(三)为西部地区向西开放带来了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内容上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1]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开张,更是预示着我国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时期的到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深化向西开放、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拓展西部大开发的内涵和空间,使西部地区能够化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建立健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体系。
(四)为新阶段的中国西部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各省市之间、西部地区与中亚国家之间将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强资金流、物流、人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电信、电网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西部将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和活力的地区,由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转变为平衡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战略选择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过16年的建设与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事业仍处于低位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不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未来引领西部地区的开放、开发与发展,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可以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打造要坚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并举的战略,按照将西部地区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基地,以大城市为支点,以交通线为发展轴,遵循“点轴”开发模式,努力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实现战略升级。
(一)产业结构的升级战略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门类不全、布局不合理、配套能力弱,产业结构的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是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战略是利用资源禀赋条件和发挥比较优势,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使各产业协同快速发展,加快构建西部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城市化的升级战略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内部结构畸形失衡,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城市化的升级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升级战略是以大城市为支点,以交通线为发展轴,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西部城市群的崛起。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战略
西部地区土地广袤,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比较稀疏,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生产生活的需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是西部大开发的着力点。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战略是以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为依据,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主的立体型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和编织通信、电力等信息畅通网络体系。
(四)社会事业的升级战略
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力不足,限制了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社会事业的升级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升级战略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标,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对外开放的升级战略
西部地区深居内陆,由于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起步晚,开放程度不高。对外开放程度的滞后制约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对外开放的升级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升级战略是以引领西部走向世界为目标,构筑以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促东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完善沿海开放与向西开放、沿边开放与向西开放相适应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战略路径(www.daowen.com)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打通向西开放的经济通道,加强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推进欧亚大陆经济深度融合,维系我国陆海战略资源和市场平衡,推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路径在于: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突破口,以促进西部城市群崛起为核心,以打造立体型交通通信网络体系为着力点,以提高公众福利水平为首要目标,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思路,以区域合作为平台,具体而言: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出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成调结构、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一是发展特色农牧业。加大对西部地区粮棉油、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及农业机械、农业科技的推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示范基地等支农、惠农工程,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兼并重组,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制造业能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能源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加快发展物流仓储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知识咨询、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层次。五是在东部地区面临外需增长乏力、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有限的约束下,西部地区要积极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储备充足的优势,有次序、有选择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跨越、大发展。
(二)促进西部城市群的崛起,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和拓展的空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要将西部城市串联起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发挥城市的辐射和扩散效应。一是加强重点城市新区的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在关中、川南、渝西、黔中、滇中、宁夏沿黄、北部湾等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一批城市群,支持西安—咸阳、成都—德阳—绵阳、永川—合川—江津、贵阳—安顺、酒泉嘉峪关、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一体化发展。二是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积极发展和壮大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大力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能力强的中心镇,适当扩大人口规模和容量,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整合,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坚持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成都、重庆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鄂尔多斯、延安、防城港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四是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向县城和重点乡镇延伸;支持发展热电联产,加大管网改造力度,提高集中供热率;加强中小城市、工业集中区、重点城镇供排水、供暖、供气、道路等公用设施建设,实现市政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推进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五是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加强城乡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科学实施城镇绿化,提高绿地分布均衡性;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改善城镇人文环境。
(三)打造立体型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社会要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先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首要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资源的流动和信息的畅通。一是通过编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推进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成渝客专、贵广铁路、云贵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完善机场网络布局,增强民航运输保障能力。二是有效利用各地区现有的运输资源,协调区域间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营,建立人、货物、资源的畅通和安全的运输体系。三是推进江河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给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四是做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扩容改造工作,提高资源的运送效率和供给能力。五是加快实施农村“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乡活动,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互联网覆盖比例和范围,推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加强农村、农民与外界的联系。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福利水平
改善民生对西部地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起点和归宿,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急救、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控防治工作;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和临床基地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推进就业服务。继续实施“春风行动”“雨露计划”等就业服务项目;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试点和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建立健全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危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要在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原则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京津风沙源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对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的补助。二是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尾矿库闭库治理等环保工程。三是继续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鄂尔多斯等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启动资源综合利用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建设。四是做好重要矿区勘查和著名风景区开发的专项规划编制,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五是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和碳排放交易试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六)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要将“西部开发与向西开放结合起来,通过向西开放促进西部发展,通过西部开发促进向西开放”。[1]一是完善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协调政策差异,在各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互利共赢、耦合发展。二是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构建区域内统一的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逐步实现区域内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三是促进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探索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四是推动重点口岸、沿边城市加快开发开放,积极建设一批富有活力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质上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依托、以城市群的崛起为发展空间,统筹城乡、统筹东中部与西部、统筹国内与国际、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促进产品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和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协同效应和耦合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因此,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政策取向在于:
(一)加强宏观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的预判、政策措施预言和重大项目储备,努力营造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均衡性和专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力度。除了少数资源型地区之外,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普遍财力不足,推进城市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可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三是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对于促进企业向西部地区流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项目,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通过取消、减免有关费用,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好地从事生产、建设西部。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组织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另一方面,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握的条件,吸引外地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力支持。五是放宽市场准入和对民间资本投放领域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到西部地区去寻觅投资商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
(二)坚持自我发展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相结合
一方面,西部地区要形成自我发展机制,形成发展的内力。在国家差别化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要紧紧把握历史的机遇,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着力适应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着力释放改革红利和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东中部地区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形成发展的外力。东中部地区要积极配合国家相关规划政策的实施工作,在参与和支援西部大开发时,要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的深度和水平,鼓励支持企业、人才、项目向西部地区流动,支持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区域互动、内外结合,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坚持区域之间的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相结合
一方面,区域之间的友好合作能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保证信息传播的畅通,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效率损失。区域之间友好合作的重点是实现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西部地区应以各自比较优势产业为切入点,遵循产业布局的原则,进行优势产业层次的划分与布局,处理好经济带局部与整体的产业发展关系,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造成产能过剩。[2]另一方面,区域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发挥对各省市的激励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省市的经济活力。区域之间良性竞争的关键是实现产出的最大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各省市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国家政策倾向、资金流向、项目选择势必会展开相互竞争。为盘活全局,各省市要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规律,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到需求最旺盛、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去。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 -10.
[2] 王金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J].中国发展观察,2010(8):22 -27.
(原刊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注释】
[1]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3JBGP014);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HSSTP2014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