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任务和支持体系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任务和支持体系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必须识别其重点建设任务,并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为此,本文在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和支持体系进行研究,以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任务和支持体系

白永秀 王颂吉

【摘 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必须识别其重点建设任务,并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下,把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并从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战略统筹、合作机制构建、风险辨识与防范等四个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支持体系

作者简介:白永秀(1955—),男,陕西清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倡议亚欧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一年多的理念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使国家愿景逐步成为现实。为此,本文在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和支持体系进行研究,以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目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从经济视角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据统计,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运行期间(1948—1994),共计收到124个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通知;但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到2014年1月31日,已收到583项区域贸易协定通知,[1]这表明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入。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涉及国家和覆盖人口较多、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内加强合作、对外开展竞争,已成为参与国际活动的重要力量。但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融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美国及其盟国加紧构筑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积极推进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在此背景下,中国除了巩固东盟与中国(10+1)合作机制、适时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之外,还应积极向西拓展区域经济合作。[2]

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强,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交通基础来看,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的基础上,中哈第二条过境铁路投入使用,丝绸之路复兴项目、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在组织基础方面,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于2001年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此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五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土耳其、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三国成为对话伙伴国,这为相关国家加强合作提供了组织条件;从经贸合作基础来看,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并且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均有共同利益、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国家可以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架构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关国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共同构建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经济规模方面将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在地域面积和覆盖人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表1)。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把东亚、中亚、东南亚、西亚、南亚、北亚等连为一体,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中国可以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之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世界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合作,将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3]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年)

资料来源: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附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32 -334页)。
注:该表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必须通过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支点和空间载体,同时需要通过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产业载体;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产业分工合作,还应以区域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条件,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此,我们把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

(一)中心城市建设

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和空间载体,通过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水平,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西部地区的重庆、西安、成都、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大城市发展较为迅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初具规模,这对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西部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缺乏合理分工,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效果不显著,并且尚未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这不利于西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难以有效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推进。[4]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首先必须大力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中心城市建设。具体而言,西部地区应把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等城市打造成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的兰白西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以银川为中心的银川平原城市群,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城乡空间经济联系。随着大城市自身发展能力的逐步提高,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及城市群之间逐步实现合理分工,从而全面提升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

除了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建设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国内段中心城市与中亚及周边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尤其要加强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与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首都)等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轴,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增长极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产业分工合作

产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载体,丝绸之路经济带主体区域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产业体系,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加强产业分工合作、构建区域价值链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工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但从工业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国际竞争力水平来看,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面临着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要在“新常态”下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把“大规模走出去”与“高水平引进来”结合起来,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工业产业体系与中国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并且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强烈希望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通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工业产能合作,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中国可以把产业、资金优势与相关国家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且可以加快相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而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融合水平。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积极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枢纽”、以中亚及周边国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各经济体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图1)。[5]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示意图

具体设想如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应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积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工序,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的“链主”,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中国中西部地区应向外转移的能源化工、钢铁、纺织等过剩产能,积极承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同时承接国际范围内转移出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生产工序,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的“枢纽”;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应积极承接中国转移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同时大力发展资源开采及初加工、能源化工、棉毛纺织等工业产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的形成与拓展,相关国家的产业合作将更为紧密,逐步建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贸易投资便利化

贸易投资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建设和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条件。相关研究认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是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投资领域的必然要求。[6]通过合作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有助于消除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范围内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中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不断加强,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个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通过图2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投资额不断增加,投资存量从2005年的79084万美元提升至2013年的1647458万美元,增加了近21倍。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壁垒仍然较多,不利于各国之间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一是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法规及政策,建立符合相关国家共同利益、有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法规;二是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争端协调机构,处理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在贸易投资领域存在的利益纠纷问题;三是建立应对贸易投资风险的管控机制,及时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通报可能出现的贸易投资风险,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投资风险应对能力。

图2 2005—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投资存量情况[2]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www.daowen.com)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建设任务、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只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才能提供有效的设施保障;只有统筹发展战略,才能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相向而行;只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为相关国家共同推进合作项目提供平台;只有辨识和防范区域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平稳有序推进。为此,我们从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战略统筹、合作机制构建、风险辨识与防范等四个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一)设施互联互通

健全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和提升市场效率,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始于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边直达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以中亚为中心的泛中亚经济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如此广袤的地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网络承担着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纽带作用。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及泛中亚经济圈的经济发展,熨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凹陷区域,同时有助于带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增长。

从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来看,世界经济论坛《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俄罗斯基础设施状况全球排名第71位,哈萨克斯坦排名第62位,吉尔吉斯斯坦排名第96位,塔吉克斯坦排名第107位,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也位居中游,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既要建设以航空、高压电网、信息传输为重点的“空中丝绸之路”,又要建设以客运铁路专线、货运铁路专线、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地面丝绸之路”,还要建设以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为重点的“地下丝绸之路”,通过立体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把沿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连为一体,建成世界上距离最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最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走廊。

(二)发展战略统筹

《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涉及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之间的统筹协调;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发展战略的统筹兼顾;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建设过程中,相关省份之间发展战略的统筹对接。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发展战略统筹最为关键。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战略的统筹对接工作进入操作阶段,我们认为上述发展战略统筹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之间的战略统筹提供示范。一方面,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的统筹对接。欧亚经济联盟是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为加强经济、政治合作而建立的合作组织,战略目标是推进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通过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之间的统筹对接,有助于深化中俄两国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另一方面,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战略的统筹对接。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交接的枢纽位置,为发挥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14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力图通过加强国内的物流、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欧亚大陆交通枢纽,发展过境物流产业,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光明之路”战略高度吻合,通过加强这两大战略之间的统筹对接,有助于深化和拓展中哈两国的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此外,中国还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主要国家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对接,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有序推进。

(三)合作机制构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众多,并且各国在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要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必须充分借助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协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机制:

一是构建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目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建立起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业已建立的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有助于协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项目的实施。例如,中国与巴基斯坦就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达成广泛共识,提出把中巴经济走廊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旗舰项目,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双边合作机制的构建提供了示范。

二是完善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其宗旨是致力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目前拥有六个成员国、五个观察员国和三个对话伙伴国,这些国家均是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国家,并且已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通过进一步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可以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此外,还可以发挥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并且可以探讨构建新的多边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三是搭建国际间合作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一俄罗斯博览会等平台,广泛开展贸易、投资等交流活动,并且可以合作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高峰论坛,探讨建立其他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国际间合作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风险辨识与防范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亚欧非三大洲数十个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必须科学识别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诱发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响应方案。[7]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一国经济运行的脆弱性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主要反映一国政权的稳定性、腐败情况以及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社会风险主要反映一国的社会冲突、法律健全水平和种族宗教矛盾。

要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响应机制。在风险未发生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在风险发生之后,通过响应机制来管控风险,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识别和防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中的各类风险,有助于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 -38.

[2]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64 -73.

[3]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2 -38.

[4] 王颂吉,白永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城镇化发展升级[J].宁夏社会科学,2015(1):51 -59.

[5] 白永秀,王颂吉.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1 -49.

[6] 郭飞,李卓,王飞,等.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7] 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2451 -2457.

(原刊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注释】

[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球经济新格局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研究”(15AJL011);西安市科协资助课题“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合作对策”(201512)。

[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46 -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