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王铁山
【摘 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其将在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特色产业、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经济领域产生深刻的结构性影响。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当前阶段应以开发性金融形态为主导,同时积极培育商业性金融。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大战略路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资源工业化建设。在操作层面,应加快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设立“丝绸之路开发银行”;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早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资本市场。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开发性金融;新型资源工业化
注:本文是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交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编号:BS1439)、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编号:2013JK0112)、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协同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编号:2014KRM25)、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产性服务贸易对陕西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编号:14JZ017)、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纺织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编号:2013ZXSK24)、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时空变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编号:BS1423)的成果。
自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省份均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列为政府工作重点,并积极展开实际行动,围绕发展规划、桥头堡、起点城市等诸多方面争取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在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特色产业、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经济领域产生深刻的结构性影响。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金融支持实践已展开,但相关理论研究仍比较欠缺,尤其缺乏对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剖析,也很少有文献结合西部金融的现状来研究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对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进行剖析,结合西部金融的现状,以金融地理学等为基础,提出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方向,以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稳步实施。
一、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
(一)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涵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是经济发展,而金融是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推动因素,但金融的推动作用不是完全外生的力量。金融与经济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伴共生的关系。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客观需求导致金融的发展。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都伴随着金融制度、金融过程、金融功能的复杂化和高级化;相反,当世界经济衰退停滞不前时,都反映为金融秩序和金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和无序。[1]可见,金融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类似“双刃剑”的效果。
一方面,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在便利交易、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促进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同时避免金融无序、金融抑制等对经济发展的负向作用。[2]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期内大量金融资源的投入,当然金融资源或信贷资金的支持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但金融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战略视野和前瞻意识,以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长远战略规划为基础,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判哪些领域将产生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何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及如何构建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战略等。
(二)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
研究一国或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能为落后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找到可行的方向和路径。经济发展通常会经历建设产业、消费三大阶段。[3]建设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各类产业的发展处于上升期和成长期。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建设阶段。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对应的金融形态也不能相互错位。当经济发展处于建设阶段时,开发性金融更为有效。经济发展在产业阶段则主要依托资本市场,在消费阶段则主要对应消费金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从中国大区发展的视角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为此,在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时隔十多年后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可谓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发展阶段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城镇化是重要特征和实质内容,需要加速推进;二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具有前所未有的同步性;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阶段面临资本、技术、制度等瓶颈制约。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的建设任务刚刚起步。由于信用和市场落后,信用缺失、制度缺损,商业金融无力对“两基一支”领域产生高效的支持。而开发性金融则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纽带,能更好地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市场缺失及制度落后的发展现状,通过开发建设市场、完善市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阶段的高效率金融支持。[4]从长远看,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更高的产业阶段和消费阶段时,开发性金融则隐于市场,并逐渐退于次要的地位。同时,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级阶段也将会有与之更相适应的金融形态为之服务。
图1 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
二、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方向和路径
对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分析表明,开发性金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阶段的主要金融形态。而开发性金融将在哪些领域或方向发挥作用,即需要探讨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问题。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五通”国家战略,西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现状格局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提出四方面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方向和路径:
(一)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设施路径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既有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更有国家传统出口导向政策的影响。多年来,西部一直扮演着资源供给者的角色。研究表明,先进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大为改善,但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快速需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相对缺乏和发展不平衡的阶段,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需求。基础设施落后与不足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瓶颈。因此,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资金投入,且回收期限长、风险大,商业金融无力也不愿涉入。而开发性金融能优化运用政府信用,且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在支持公路、高铁、民航、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一方面可增强对我国东、中部地区产业和资金向此转移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增强对中亚国家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二)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主要依托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过程来完成。一般认为,工业化以城镇化为基础,而城镇化则依赖工业化推动,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创造供给,而城镇化创造需求。[4-5]城镇化不仅是城市地理空间扩张的过程,同时更应是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的过程。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其次是加快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人的城镇化提供软硬件保证。“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处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比于东、中部地区较落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开发性金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在两大方向发挥作用;一是加大开发性金融在西部省会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力度;二是加强开发性金融在产业转化(农业为主向工商业为主的有效转化)非农就业进程中的扶持力度。
(三)金融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产业化路径区域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先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吸引产业投资,因此,经济发展的产业化也是城镇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产业化路径,必然要有新的方向和内涵。西部具有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这种优势带来的反而是“资源诅咒”、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低碳经济时代,反思过去西部地区传统工业化老路,需重新设计度量工业技术和效率,推进新型资源工业化道路。新型资源工业化一开始就要“大”字当头,需要在大资本、大技术、大市场、大制度框架下发展,只有这样的“发展”方式,才能保证资源工业化是有效的、健康的和可持续的,才能避免小煤窑、小资本、小技术、小市场所带来的“资源诅咒”问题。[6]新型资源工业化需要大的资本体系、大的技术体系、大的市场体系、大的企业体系、大的交通和物流体系等来解决,而这些体系的完善所需要的是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但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只有依靠开发性金融来解决新型资源工业化所依赖的大的体系基础。因此,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体现在为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融资方面,更体现在新型资源工业化发展所依托的支撑体系建设都需要大量金融资源的配置和投入。
(四)金融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区域发展路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国家战略,又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距有所缩小,但发展不平衡状况和矛盾依然突出。为解决发展的矛盾和降低发展的风险,我国在大区经济发展战略上已做出重大调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国家战略都已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背景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既是原有国家战略的继承,更是新常态下国家发展战略的升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在国家开发战略中寻找到最佳的金融支持方向和路径。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阶段性特征,金融支持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也会各不相同,沿线不同区域需要根据城镇化、产业化进程的具体特征选择相适应的金融支持路径。从经济地理学和金融地理学角度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个宽泛的地域概念,金融资源不可能平均散布于各区域,需要有重点的支持,需要寻找基础设施、城镇化、产业化路径的着陆点,才能产生集聚、扩散、辐射等经济发展的效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个珠链型经济带,经济带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诸多节点城市。因此,必须在这些节点城市中找到哪些可成为经济带的增长极点、哪些是经济带的支撑点、哪些是辐射点。不同的区域着陆点,对应的金融支持路径和方向也不同。目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之争的背后实质是争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利好,这其中金融资源的争夺即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也从侧面说明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区域路径将会对沿线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www.daowen.com)
依据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理分析,可得出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方向和路径(图2)。
图2 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方向和路径
三、加快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能仅简单理解为短期内金融资源的大幅增加,更应具备战略视野和前瞻意识,以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长远战略规划为基础,深入研究开发性金融支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阶段性角色定位,才能发挥开发性金融在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阶段应以开发性金融形态的支持为主导,同时努力培育商业性金融的支持能力。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现状,开发性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应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资源工业化三大方面,同时金融支持还要在增长极、支撑点、辐射点等特定区域找准支持着力点。如何在操作层面加快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设立“丝绸之路开发银行”
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开放性“丝路基金”,然而管理配置这些金融资源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跟进,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丝绸之路”开发银行,其主要职能应包括:承担政策性转移支付和承接原来由商业银行承担的一部分支持西部区域发展的职能,以“丝绸之路开发银行”为纽带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开发项目提供长期信贷资金,以“丝绸之路开发银行”为龙头,通过各类开发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终形成以“丝绸之路开发银行”为引领,各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融资与开发格局。另外,从区位条件、经济总量、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多种因素考量,建议国家将“丝绸之路开发银行”总部机构设于西安市。
(二)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从世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看,每个金融中心的诞生既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又都离不开政府强力主导的作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西安市最具潜力成为“丝绸之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将西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禀赋条件,西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着力点在能源金融。西安市要发展能源金融,不仅是加大对能源产业和行业支持力度的问题,更是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产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面向国内和中亚国际能源产业和市场的金融创新问题。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观察,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有其内在规律,其形成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它通过金融机构和市场的集聚,将能源金融的功能辐射到周边地区,最终形成能源投融资中心、能源定价中心、能源金融产品中心和能源金融风险管理中心。西安市建设能源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应是建立煤炭交易平台,并积极打造中国向中亚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
(三)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资本市场
开发性金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阶段将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加速建设必将进入产业化等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也必将需要与之相适的金融形态支持。借鉴上交所、深交所的经验,建议提早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资本市场,可在西安市设立我国第三家证券交易中心。交易证券可重点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起步。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因此,西安市要成为证券交易中心,发展实体经济和加快金融产业集聚是首要基础,同时也要着力提升西安市作为证券交易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西安市应在原有的通信网络、互联网、广电网络建设基础上,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方面提升软、硬件的技术水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的构建打造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保庆,李忠民.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4):63 -66.
[2]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与多维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12):39 -43.
[3] 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J].经济科学,2009(4):5 -14.
[4] 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镇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7):4 -14.
[5]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 -55.
[6] 李忠民.资源工业化与中国能源经济增长极的构建[C]/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第三届张培刚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文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原刊于《经济纵横》2015年第5期)
【注释】
[1]作者简介:王保忠,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何炼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忠民,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铁山,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