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策略与实现步骤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策略与实现步骤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可用大约50年的时间推进,以实现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搭建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平台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分起步阶段、扩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大阶段有序推进。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策略与实现步骤

白永秀 吴 航 王泽润

【摘 要】 自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以来,国际经济交往总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特征。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并展望未来,国际经济交往按先后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以传统国际货物贸易为主要交往平台;中级层次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合作为主要平台;高级层次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为主要平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但不平衡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平台;高度开放型经济合作网络;灵活务实的经济合作安排;和谐世界建设平台;经济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统一制度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可用大约50年的时间推进,以实现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搭建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平台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分起步阶段、扩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大阶段有序推进。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国际经济交往;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因其代表性贸易物“中国丝绸”而闻名天下,但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他把联结西土耳其斯坦与中国的中亚丝绸贸易路线称作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Silk Road是其英译),这是从远古以来联结亚洲、欧洲、非洲东西交通道的雅称。[1]学术界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真正形成于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并在历史进程中衍生出南方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线路。历史上,这条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创造了联通东西方的国际贸易通道,在中国盛唐时期达到繁荣顶峰,在宋代以后趋于衰落,在清代中叶后陷于沉寂。[2]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大调整时代,中亚各国因脱离苏联版图而使其地缘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丝绸之路概念的区域经济合作重新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已设计了相关发展计划。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国家,强调要以创新合作模式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自从人类有了国家的概念,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就伴随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和深化,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间协调的力度不断加大。从国际经济交往发展的历史视角分析,人类社会将在国家间产生经济交往活动后,经历经济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三大阶段。[2]这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三大阶段,国际经济交往将对应地表现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及高级层次。在不同层次上,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平台、内容、组织化程度及对世界的影响会有显著的不同(表1)。

1.初级层次。

在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相应地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简单的物物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国际货物贸易,对国际分工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也就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最初形式。在该层次上,国与国之间以各自资源禀赋的丰裕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为主要依据进行具体项目的贸易活动。在该层次上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没有或相当有限;国家间总体缺乏制度性的经济交往机制;协调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国家机构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很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范围有限,影响程度较低。

表1 国际经济交往的层次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在奴隶社会,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及货物交换跨越国界,简单的国际贸易随之出现,但总体处于零星状态。进入封建社会后,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在局部区域还呈现出繁荣的特点,但远没有形成世界性市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随着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各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平台在世界范围内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世界性市场开始形成。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在国际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投资活动于18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国际投资活动陷于了停顿、甚至倒退的状态,国际上也缺乏协调国家间经济交往活动的组织和机构。学术界形成的共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据此可以认为:自国际贸易出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经济交往处于以传统国际货物贸易为主要交往平台的初级层次。

2.中级层次: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合作为主要平台。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变得频繁,并使得国际投资等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性开始超越国际贸易,尽管国际贸易也在以远比以往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对国际经济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推动着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及经济全球化合作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与此相对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合作取代传统国际货物贸易,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平台,国际经济交往进入中级层次。

在该层次上,国际投资,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国际贸易,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合作活动频繁而活跃。与此相适应,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等蓬勃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主要国家全面介入到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国际经济交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范围较大、程度较高;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自由化及便利化程度较高。

从现实情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世界就此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中西方冷战的结束则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国际分工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合作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国际经济交往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国际经济交往。国际经济合作强调:为实现不同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共同利益,要在生产领域对生产要素的高效跨国配置提供国际协助。当前的国际经济交往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的时代。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中级层次的国际经济交往尚需发展5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65年左右,人类将处于国际经济交往的中级层次。

3.高级层次: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为主要平台。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当前,二者处于并行发展状态。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点和最终归宿都是相同的,即二者的发展起点都是经济国际化,最终归宿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中的逻辑关系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政府间的合作将不断消除阻碍一体化的因素并推动区域一体化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的力量将使各国及各区域经济实现更为紧密的联系,世界经济将最终在政府与市场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此相对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将取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及经济全球化合作,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平台,国际经济交往进入高级层次,这也是人类国际经济交往的终极层次。

在该层次上,国际经济交往高度繁荣,并实现世界所有国家参与(不排除有极个别经济小国和地区被排除在外)、涉及面广、组织化程度高、影响大的效果。具体讲: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贸易、投资等活动将在全球范围实现高度的自由化及便利化;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将处于由全球统一协调组织及世界各国共同营造的一个简化的、协调的、透明的、可预见的环境之中。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大约在2065年以后,人类将处于国际经济交往的高级层次。

根据以上对国际经济交往三个层次的理论分析可见,当前的国际经济交往处于中级层次,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重要的时代主题。可见,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占据着重要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版图上,中亚地区是关键纽带、是必经之地、是战略重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横贯亚欧大陆,却必须以中亚为中心;经营中亚,涉及中国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多重利益,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3]毫无疑问,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和关键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对处于经济繁荣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之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亚和中国西部地区这一“经济凹陷带”而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1.具有一定的组织化合作基础。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强调成员国共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在各领域的有效合作,致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并行不悖。上海合作组织尽管不是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要目标的组织,但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卓有成效的作用,它强调丝绸之路核心地区共同的利益和安全诉求,促进了成员国合作共识与机制的不断增多和完善,有助于夯实及拓展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运作也有助于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它通过俄罗斯独联体政策下联合地区各国的关税协调机制,提高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中亚之间经济合作的组织化程度。此外,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已全部成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沿线国家间良好的政治、文化交往关系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2.具有一定的产业合作基础。

尽管“中亚—中国西北”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东亚发达经济体,但这一带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富集,经济增长潜力巨大。2004年以来,中亚五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5%以上,各国相互间的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中俄两国作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有重大影响的大国,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保持了健康平稳的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关系。中俄两国及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的双边贸易额近年来不断攀升,现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相互间的投资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上合组织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交通等各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航空运输业等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4]可以预计,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经济交往将在现有产业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合作质量并扩大合作领域,这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3.具有一定的软硬件设施基础。

近年来,在联合国“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等多种国际计划的引导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大了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相比过去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欧亚大陆通道在公路、铁路港口、入关等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改善。目前,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在通讯领域合作方面,中国同中亚国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的通讯技术与中亚各国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契合度,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机遇。此外,中国与中亚相关国家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管道铺建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说,以铁路为主体,包括公路、航空、管道、通讯和口岸设施在内的连接中国—中亚的交通走廊硬件设施已经初显规模。[5]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经由中亚地区的欧亚大陆桥将不断显示其比欧亚海洋运输成本低、时间短、风险低的优势,并有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格局。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处在战略构想阶段。国内不少学者已开始对此展开研究。胡鞍钢等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集沿边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功能于一体,既促进西部开发,也推动区域一体化。在性质上,它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3]何茂春等认为,新丝绸之路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主张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方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阻力,扩大支持的基础,并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6]霍建国认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涵是发展经济,即以丝绸之路沿途各经济体的主要发展地区为依托,发挥各自经济的优势,通过彼此相互开放,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积极性,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共同努力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重点是形成互联互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大区域大合作的发展格局。[7]马莉莉等认为,建构“共生协同转型”机制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方繁荣的现实路径,需要通过引进模块网络化合作机制、建立各方自主转型系统与订制化的弹性国际合作机制等措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创造条件,继而转变为现实。[8]

因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古丝绸之路为文化象征,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为合作平台,以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纽带,以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点,以跨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动力,以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以货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友好往来为保障,以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和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带状经济合作区。从广义范畴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范围以古丝绸之路路线为基础,始于东亚,途经中亚,延至欧洲,辐射蒙古、南亚、俄罗斯、西亚、北非等周边区域,形成以中亚为中心,世界上距离最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走廊。就长远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洲际间宇观合作的经济网络,可以多方向延伸,且海陆空并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最终成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平台。如前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世界洲际间宇宙观合作理念深入人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从海、陆、空三个维度多方向延伸,影响区域不断扩大,最终使亚洲、欧洲及非洲经济连为一体。在一定意义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亚欧非经济一体化”概念的代名词。同时,随着美洲经济一体化、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及跨大西洋经济合作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东西两个方向加速与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经济融合,成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平台。

二是成为高度开放型经济合作网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开放型的区域经济组织强调区域利益与全球利益的融合。市场经济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体制基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则使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度开放特征有利于其与现有国际经济组织的衔接,并吸引更多的国家融入其经济合作网络。

三是成为多个合作组织交织、多种合作形式并举的灵活务实的经济合作安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前景光明,但也面临复杂的国际协调问题。对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展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务实性。在此理念指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可在双边层面展开,也可通过多边合作进行,同时不排除美国等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进而实现同区内外多个合作组织及多种合作形式的融合,形成灵活务实的经济合作安排。(www.daowen.com)

四是成为惠及世界各国的和谐世界建设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尊重区内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通过加强政治沟通和战略互信,营造超越传统国际关系模式、文明属性、制度差异、发展差距的新型国家关系,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成为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据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发展成为惠及世界各国的和谐世界建设平台。

五是形成被各国普遍接受的经济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统一制度体系。就当今世界各区域已有的经济一体化实践看,无论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以区内国家协商形成的制度化体系为引导。而且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高,制度化合作的重要性就越突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内各国将通过制度合作逐步消除阻碍经济交往有效进行的各种人为因素,形成被各国普遍接受的、保证生产要素在区内高度自由流动与便利化配置的统一制度体系。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实现步骤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涵盖区域广泛的庞大战略性系统工程,实现其战略构想目标需要稳步而长期的推进。本文认为,从构建全球经济一体化重要战略平台的长远目标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实现可用大约50年的时间,以实现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搭建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平台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分起步阶段、扩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大阶段有序推进。

(一)起步阶段: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2015—2025)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中心。同时,中国、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且具备较为成熟的合作基础。因此,实现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夯实基础阶段,可按10年左右时间来规划。

这一阶段,在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整体框架下,中国—中亚经济一体化、俄罗斯—中亚经济一体化及中俄经济一体化要同时推进。为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继续深化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互信关系。其中一个问题是:努力化解“中国+中亚国家一体化”与“俄罗斯+中亚国家一体化”的矛盾,争取两机制合作共谋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9]为此,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及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协调功能就变得十分重要。

从中国的视角看,这一阶段应在“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理念的指引下,强化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政策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继续改善铁路与公路交通条件的同时,提高区内空中航线、能源管道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水平,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海上运输大通道,形成高效、便利的互联互通网络;加强在能源产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业等方面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并不断提高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加强在本币结算方面的合作,降低对美元结算的依赖程度,增强区内经济国际竞争力及整体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民友好往来,为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中国在国内应继续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要加强“西—兰—乌”产业带[3]黄河流域经济带[4]的建设,以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区域发展的支撑体系。

(二)扩展阶段: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2025—2045)

中国—中亚—俄罗斯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将使东亚经济与西亚、南亚及欧盟经济对接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自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进入扩展阶段,目标是实现欧亚经济一体化。这一阶段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可按20年左右时间来规划。

这一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向东扩展至韩国、日本,向西扩展至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的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及欧盟国家,向南扩展至东盟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欧亚经济交往的经济壁垒基本消除,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确立。

从中国的视角看,这一阶段应在东亚经济合作既有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日本、韩国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提升东亚经济整体一体化水平;在金砖国家及G20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强化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一体化合作;在能源矿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与西亚国家的一体化合作;切实利用成熟的欧亚大通道强化与欧盟国家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三)完善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平台(2045—2065)

欧亚经济一体化基本框架的确立,将使全球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得到极大提高。自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进入完善阶段,目标是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平台。这一阶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全面实现阶段,可按20年左右时间来规划。

这一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深刻影响非洲地区,亚、非、欧三洲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大为提高。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也将深入融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跨太平洋经济合作、跨大西洋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将从东、西两个方向进一步密切与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北美洲、南美洲经济的联系。世界各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开始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全面实现。

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各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各国政府相互之间的制度化合作将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全球性的制度合作,世界各国将开始探索建立一个统一引导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组织。国际经济交往中存在的各类经济壁垒将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各国经济将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全球统一大市场中运行,全球经济也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成谋.从丝绸之路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再度繁荣[J].科学·经济·社会,1986(2):116 -119.

[2] 杜玉文.唐末五代时期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及特点[J].人文杂志,2011(2):141 -147.

[3]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 -10.

[4] 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2):79 -85.

[5] 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 -30.

[6]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6 -13.

[7] 霍建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西开放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7 -10.

[8] 马莉莉,王瑞,张亚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J].人文杂志,2014(3):38 -44.

[9] 王海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J].俄罗斯学刊,2014(1):5 -10.

(原刊于《人文杂志》2014年第9期)

【注释】

[1]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世界经济)(ZDXKW00504)资助。

[2]这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经济摆脱了国家间经济没有交往的状态,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得以在国家间进行,但经济交往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政府间协定的推动下,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经济交往关系,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共同交往准则;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国际贸易及投资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但世界经济尚未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在一个超国家组织协调下,在全球统一的经济交往制度保证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自由流动与配置,各国经济真正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3]“西—兰—乌”产业带,是设想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三大节点,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连通西北、西南,辐射华中、华北,连接东部与西部的带状经济走廊。

[4]黄河流域经济带,是设想以黄河和陇海—兰新铁路为纽带,在黄河中上游开发优势能矿资源,发展能源深加工产业;在黄河中下游,依托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依托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