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人多地少的问题,毛泽东提出,必须搞科学种田,只要我们科学种田,实行了精耕细作,不仅可以解决六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变成世界上第一个高产国家。就如何达到高产的问题,他首先提出先搞试验田的形式,通过搞试验田找出增产的方法。
(二)简要经过
1955年11月间,毛泽东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同14个省委书记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商定了《农业十七条》。文件中“增产的条件”一条,提到“实行几项基本措施(内容待商,各地可以有些差别)”。〔39〕是年12月21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给上海局、各省委、自治区党委的通知,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40〕不久在吸纳了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将《农业十七条》扩充为40条,这就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四十条》,于1956年1月23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25日由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后,予以公布实施。《纲要》有些“左”的内容,如把麻雀当作“四害”之一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纲要》中的增产措施被概括为“八字宪法”。同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会上发出的几个关于农业的文件中,就有了“水、肥、土、种、密、工具改良,田间管理等项增产措施”的提法。〔41〕同年10月,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提及“毛主席提出的水、肥、土、种、密、除治病虫害,改良工具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的根本法”的说法。〔42〕11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我们找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43〕这就将之前的“害”字改成了“保”,成为农业“八字宪法”的比较规范的提法。〔44〕12月9日,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中写道:“以深耕为中心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的思想,确立了。”〔45〕(www.daowen.com)
12月10日,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中,有“水(水利)、肥(肥料)、土(深耕、改良土壤)、种(改良种子)、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工(改良工具)、管(田间管理)的农业八字宪法”一语,农业“八字宪法”开始被写进党的正式文件中。〔46〕此后,在报刊可以看到“八字宪法”的提法,认为农业“八字宪法”是“充分利用自然潜力达到连续高产的根本大法”,〔47〕“为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农业科学的进一步提高指出了方向”〔48〕,甚至称“八字宪法”是“农业生产的经典”〔49〕和“农业生产上的毛泽东宪法”。举国上下都信心十足地认为,我们有了“大跃进”,现在又有了“八字宪法”,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一定是没有问题了。〔50〕此后,“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表述,在中共中央的文件中经常可以见到。
(三)影响
农业“八字宪法”的确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农业“八字宪法”只是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毛泽东本意是希望通过重视传统的农业措施,以解决中国粮食产量低下,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然而,它在实际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左”倾政策的影响下,其反作用日益突出,如盲目追求密植所造成的农业大幅度减产等闹剧,其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另一方面,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将其称作农业“八字宪法”是很不恰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