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 长期以来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发展和提升服务业水平, 服务业已较早地成为武昌区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服务经济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17 年武昌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千亿级达到1102.5 亿元, 同比增长9%。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47.8 亿元, 同比增长9.6%, 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和增幅均排名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5.97%。2017 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8.42 亿元, 同比增长19.4%。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达90.2%。2017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0.6 和4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91%。武昌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五大特点。
1.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凸显
总部企业呈现经济规模增长、企业层次高端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区域聚集化、辐射能级趋强化的发展态势。一是总部规模增长迅速, 经济社会贡献加大。截至2017 年末, 全区总部型企业累计达到208 家, 占当年武昌区全口径财政收入总额近40%。二是总部企业层次提升, 业态构成特色鲜明。近年来, 联邦快递、神华等一批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将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设立在武昌区, 截至2017 年末, 全区共有世界500 强企业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55 家。三是总部聚集格局初现。随着华中金融城和滨江文化商务区建设的加快, 全区现有的总部企业中, 有179 家分布在以上区域内, 占比达93.71%, 尤其是分布在总部经济核心区中南中北路金融街沿线的企业118 家, 占比达61.78%。四是总部政策逐步完善, 服务环境趋于优化。立足总部属性, 围绕重点产业, 陆续出台鼓励和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环境优化、服务配套、人才支持等多方面入手, 为总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金融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金融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金融产业及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金融业态逐步完善, 金融创新初见成效, 金融产业支撑作用突出。一是金融机构众多。截至2017 年, 全区共有区域总部型及法人金融机构(企业) 295 家,省级金融机构在全市占比高达40%以上。二是金融产业贡献大。2017 年,金融产业增加值达286.34 亿元, 同比增长9.4%, 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25.97%; 金融业税收收入52.74 亿元, 占全区税收收入24.60%, 金融产业已成为全区主导支柱型产业。三是新金融发展迅速。基金成为新金融发展主力军。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群及宏泰、省高投国资系基金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汇聚武昌, 共聚集基金机构80 余家, 基金总规模逾700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百亿元。
3.文创产业活力日益增强
文创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形成了工程设计、出版传媒、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一是比较优势明显。2016 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达到104.53 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76%, 规模与比重均位居全市各城区第一, 远超5%这一国际公认的支柱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标准线。当年文化产业实现税收22.7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的13.86%, 文化产业作为全区战略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二是重点产业门类较全。依托辖区资源, 经过多年发展, 全区共有文化企业5000 余家, 其中工程设计、出版传媒、艺术设计和文化旅游已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文化名片效应彰显。由于武昌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近年来对黄鹤楼、昙华林、户部巷等一系列文化名片的打造和中国(武汉) 设计双年展等展会活动的举办, 更增加了武昌作为文化大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来武昌投资兴业成为很多文化企业进入武汉的首选。(www.daowen.com)
4.商贸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武昌形成了新型商业和传统商业融合共生发展的商业格局, 多体验、多享受、人性化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一是商业发展规模初步形成。全区商业网点规划构筑了“三圈(中南商圈、中北商圈、徐东商圈)、两带(滨江商业带和解放路商业带)、四街(商贸旅游型楚河汉街、传统民俗文化型户部巷、艺术休闲型昙华林路和休闲娱乐型滨沙湖地区)、多点(若干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和多个社区商业中心)”的总体空间格局。二是实体商业规模较大。现有3000 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81 家, 面积达221 万平方米, 涵盖6 家百货店、33 家大型超市、10 家购物中心(含大型购物中心9 家, 社区购物中心1 家)、10 家餐饮店、17 家专业店及5 家商品交易市场。目前全区人均商业面积为2.1 平方米, 远超发达国家人均占有商业面积1.2 平方米的标准。三是新零售等业态开始涌现。2018 年4 月28 日,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盒马鲜生”武汉首店开业, 新零售业态标杆企业落子武昌。
5.旅游产业发展能极提升
近年来武昌区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有较大的提升, 推出文化创意体验精品线路, 拓展了宜居、宜游的生态空间, 优化了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一是实施一批基础工程建设。实施了蛇山透绿、东沙连通、沙湖公园、大黄鹤楼景区、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等重大旅游工程20 余项。打造户部巷、都府堤、昙华林、楚河汉街、首义文化旅游区等特色街区等10 余个。二是文化旅游细分领域更加完善。随着全域旅游的开展, 武昌文化旅游业态布局更加完整, 主要包括以汉秀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以及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文化休闲游游, 以楚河汉街为代表的文化商业旅游, 以昙华林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游。三是旅游资源和从业人员众多。到2017 年底, 武昌区辖区内开放的景区(点)共9 个(处), 其中国家5A 级景区2 家, 4A 级景区3 家和3A 级1 家; 湖北旅游名街3 家(昙华林街区、户部巷风情街、楚河汉街)。截至2017 年底,各旅行社在武昌区开设的门市部达422 家, 总部设在武昌区的旅行社有74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20 家。星级以上宾馆酒店19 家, 其中, 五星级4 家,四星级6 家, 三星级7 家, 二星级2 家。
在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 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主要包括五个领域: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昌区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基础厚实, 核心企业技术实力较强, 影响力较大, 具备一定产业凝聚力。如瑞达信安公司, 主导“国家中部现代服务业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并集聚了一批信息安全关联企业; 武汉电信公司利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 联手一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致力于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运营等信息技术产业。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武昌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船舶制造业技术研发实力和企业支撑强大。核心企业有中船重工武昌船厂、中船重工719 所、中国舰船研究中心等。三是新能源产业。武昌区核能产业技术实力逐步显现。代表企业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阿尔斯通(武汉) 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资质雄厚, 工程业绩卓著, 在全国新能源行业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几年业已形成了集聚相应, 代表企业有环球车享、联成E家、爱迪科技等。四是节能环保产业。武昌区节能环保产业产能有限但重点突出, 增速较快。重点领域主要是水质净化装备与技术服务工程。相关主要企业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武汉分公司、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阿尔斯通(武汉) 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近两年新增添了一些如鄂正农科技公司等一批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五是生命健康产业。产业聚集主要依托中科院武汉分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物数所与横店集团、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中科极化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开发项目(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支持)。此项目的落地实施, 将在生命健康产业细分领域高端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上抢占先机和树立地位; 研发成果的落地应用将辐射国内重要医疗机构, 极大化拓展生命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