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健全教育扶贫机制的分析介绍

健全教育扶贫机制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健全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二是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此, 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责权约束的教育扶贫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机制。四是建立教育扶贫统筹协同机制。要按中央统一要求,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协调机制、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五是强化教育扶贫精准考核监督与问责机制。

健全教育扶贫机制的分析介绍

推进教育扶贫, 既需要政策的支持, 更离不开体制机制支撑, 包括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资金多元化投入、扶贫项目精准运行、扶贫统筹协同、扶贫精准考核监督与问责、吸引毕业生就业创业激励等各个环节的机制。

一是健全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一个重要前提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湖北仅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作, 就经历了多个回合, 并在2016 年的专项审计中发现了诸多识别不准的问题。以此看来, 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对象仍是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 我们对贫困学生扶贫诉求的精准识别就很不够。为此, 要建立动态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系统, 包括完善的扶贫对象人口档案、科学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以及动态的扶贫对象进退机制, 了解其致贫状况, 分析其致贫原因, 摸清其扶贫诉求, 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项工作真正做好了, 才能优化教育扶贫资源配置, 实现该扶的一个不落、不该帮的一个不帮, 促进教育帮扶公平。

二是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教育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为此, 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责权约束的教育扶贫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机制。政府要增加投入比例。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掌握着国家公共教育扶贫资源, 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从国家层面看, 可考虑建立一种长效的扶贫助学资金来保障贫困学生求学, 如建立农村教育扶贫专项基金, 省级政府可出资入股。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政府不可能包办教育扶贫, 要积极鼓励包括企业、民间组织在内的社会各方参与教育扶贫, 以此来做大教育扶贫资源这块蛋糕, 提高教育扶贫效能。同时为了调动其参与教育扶贫的积极性, 可从税收优惠等政策上给予回报。此外, 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参与度和主动性, 以保证扶贫投入精准, 提高教育扶贫效率

三是优化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运行机制。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运行是整个教育扶贫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需要精准设计教育扶贫项目,同时分轻重缓急, 对症下药, 用力实施。针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精准不够的实际, 要重点完善和优化以下教育扶贫内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把普及幼儿教育作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硬任务完成好, 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做到“控辍保学”, 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 从而整体夯实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基础。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根据需要, 适当新建部分中职学校, 改善现有学校办学条件, 新设一批急需专业, 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实用性,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此外, 要大力加强农民培训。组织贫困地区年富力强的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 更新培训内容,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 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储备技术力量。(www.daowen.com)

四是建立教育扶贫统筹协同机制。教育扶贫对象涉及学校、学生、教师等多个对象, 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年教育等多个环节, 涉及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个投资主体, 需要政策、制度等多项配套措施的有效保障, 需要国家和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力, 为此, 必须建立起统筹协调机制。要按中央统一要求,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协调机制、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要明确教育扶贫的主体责任, 中央政府负责资金投入保障和政策倾斜, 省级政府负责统筹协调, 市县政府负责有效落实政策。要加大对社会帮扶资金的统筹管理。可考虑由教育、扶贫部门牵头, 整合各种资助渠道用于教育、学生的资助项目和资助资金, 真正做到一个口子进出, 避免帮扶重复、遗漏。此外,要整合各方资源, 建立教育帮扶大数据平台, 对每所学校、每个家庭受助情况数据及时采集, 加大资金情况跟踪监管, 真正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强化教育扶贫精准考核监督与问责机制。教育扶贫精准考核与监督机制是教育精准扶贫重要保障。一方面,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准考核方式。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教育扶贫成效进行独立评估, 确保考核结果的精准性和可信度, 提升评估结果在考核中的权重。对贫困地区, 主要评估教育管理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信息特别是辍学学生人数、贫困学生学业成就等指标是否精准, 根据指标达成情况评估教育扶贫成效。对学校, 通过设定具体的评估指标, 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根据评估结果对政府部门、学校进行问责惩罚或表彰奖励。另一方面,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由部门内部监督、审计纪检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效率不佳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实行问责。同时, 严肃查处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通过这样的考核监督问责机制, 促进教育扶贫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扶贫成效的精准。

六是探索吸引前来就业创业的激励机制。现实中教育扶贫面临一个“悖论”: 脱贫需要人的素质提升, 而素质提升的人因贫困而逃(远) 离。教育扶贫关键在于培养人才, 但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到贫困地区创业就业,那么, 教育扶贫的成效就要大打折扣。为此, 要将吸引优秀大学生特别是受助大学生前来就业和创业, 纳入教育扶贫范围统筹考虑, 建立完善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比如, 当地政府部门提高贫困生在学时教育救助水平, 同时签订返回服务合同并纳入个人信用。又如, 对大学毕业生实行返还学费外加适当补助、社会保障与城市同步、创业资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