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湖北实际看, 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是一种客观现象, 表现为, 较之发达地区,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较之义务教育,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滞后; 较之高等教育发展热,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明显冷清。因此, 提高教育扶贫效率, 必须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湖北实际看, 由于多年坚持扶教育之贫,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得到较好发展, 其教育体系结构的突出短板在于学前教育发展欠账太多, 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加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教育扶贫发展, 不能忽视教育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从湖北实际看, 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是一种客观现象, 表现为, 较之发达地区,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较之义务教育,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滞后; 较之高等教育发展热,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明显冷清。这表明, 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既存在总量问题, 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 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因此, 提高教育扶贫效率, 必须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任务, 当务之急仍是要扶教育之贫; 长远看, 要解决依靠教育扶贫问题, 即通过让贫困学生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获得发展自身、造福社会的能力。

首先, 坚持增加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供给总量。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仍是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加大投入力度, 继续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补齐教育短腿, 切实做到扶教育之贫, 促进教育公平。从贫困人口角度看, 就是实现“人人受教育”目标。从区域、城乡视角看, 就是实现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 大力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性。就是在教育扶贫过程中, 要努力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性, 使供求精准匹配。主要是要在增加贫困地区特别是面向贫困学生的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础上, 做到公共教育资源真正要向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倾斜,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减少无效供给, 从而提高人力资本, 实现“户户能脱贫”目标。(www.daowen.com)

其三, 不断优化贫困地区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目的是理顺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培养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 确保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人口倾斜,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湖北实际看, 由于多年坚持扶教育之贫,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得到较好发展, 其教育体系结构的突出短板在于学前教育发展欠账太多, 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因此, 推进贫困地区教育结构改革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大力普及学前教育, 有效解决儿童教育贫困问题, 使贫困地区儿童不输在起跑线上; 另一个重点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这是因为, 职业教育可以直接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新生代农村人口的城市融入能力, 属于典型的“造血式”扶贫, 因此也成为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优项选择之一。《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 近年来, 湖北每年有40 万以上学生通过在职业院校掌握的技能, 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改变了自身命运和家庭面貌。从收入看, 2014 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每月约2000元, 高职院校毕业生约为2500 元, 部分专业或能力突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起薪超本科生, 月薪可达5000 元甚至更高, 实现了“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的教育脱贫目标。此外, 调整贫困地区教育结构还要考虑优化教育布点、更新教育内容及课程设置等。比如, 从义务教育阶段起的各个教育阶段, 都要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征, 以解决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为目标, 开设心理学等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