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滨江两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探索滨江两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 年,上海市宣布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计划用10 年以上的时间,实现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的功能转换,将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业生产等功能转换为金融贸易、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功能。随着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得以改造再利用,逐步转变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

探索滨江两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010 年,上海市宣布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计划用10 年以上的时间,实现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的功能转换,将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业生产等功能转换为金融贸易、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功能。2011 年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要“注重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的衔接,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彰显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城市个性魅力”。

整个黄浦江两岸滨江空间长45 公里,分别位于浦东、黄浦、徐汇、虹口、杨浦五个区。杨浦滨江位于黄浦江岸线东端,被称为上海滨水“东大门”,拥有15.5 公里绵长的滨江岸线,是五个区中最长的。1869 年,公共租界当局在原黄浦江江堤上修筑杨树浦路,拉开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序幕。1937 年,杨浦滨江段有57 家外商工厂,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01 家,成为20 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众多工业之最。其中杨树浦水厂、杨树浦煤气厂和杨树浦发电厂建成时间早、规模大,是当时上海的能源供给中心。

随着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得以改造再利用,逐步转变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滨水区域改造成为市民经常活动的滨江公园,逐渐成为上海极具人气的公共空间,也成为市民的生活空间。

徐汇滨江地区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曾集聚了包括龙华机场、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2012 年,徐汇区发布《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西岸文化走廊”品牌计划,将徐汇滨江密集的工业遗产有计划地改造为一系列文化场馆和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文化产业高地。同年,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同时签约落户徐汇滨江。2014 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式开馆运营。2015 年,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东方梦工厂、西岸传港、水边的阿芙蒂娜剧场等一系列机构场馆开放。

为了配合这一品牌工程,徐汇区委、区政府成立西岸集团,由徐汇土地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光启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而成,负责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其下有土地收储、地产开发、资产管理、文化产业、项目公司五个子公司,同时吸收一些的民间资本参与。建筑改造由几位明星建筑师领衔,由国内外一线设计师担纲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游客意见、市民信访优化设计、改造近20 项。政府主导、组织了多项艺术活动,持续性地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活动要求,增强了城市活力,增添了西岸文化走廊的活力和西岸地区的整体影响力。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已经成为艺术展示的重要据点、市民游憩空间。与此同时,由于一批文化创意传媒企业,以及商业业态的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实现了由工业生产空间向创意园区、商区、生活综合空间的过渡。

【注释】

[1].熊月之《上海人解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年,267 页。

[2].中共上海市委改革办《东方潮: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选(1978—2018),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年,5 页。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演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年,1 页。

[4].熊月之《上海人解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年,307 页。

[5].张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再造》,《中国党史与党建》2016 年7 期,21 页。

[6].张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再造》,《中国党史与党建》2016 年7 期,23 页。(www.daowen.com)

[7].周武《上海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4 页。

[8].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72 页。

[9].同上。

[10].白鲁恂《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二十一世纪》1992 年2 月。

[11].周振华、洪民荣《上海改革开放40 年大事研究》(卷十),格致出版社,2018 年,24 页。

[12].姜文锦等《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 年10 期,87 页。

[13].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133 页。

[14].洪启东、童千慈《从上海M50 创意园看城市转型中的创意产业崛起》,《城市观察》2009 年3 期,102 页。

[15].朱荣林《解读田子坊》,文汇出版社,2009 年,35 页。

[16]. 汉未央,全称“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挂牌成立于2011 年,是受政府领导、管理和扶持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其前身汉未央社团作为民间组织建立于2005 年。多年来,汉未央以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持续规范的组织运作和始终保持的群众态度,致力于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礼乐文明、岁时节日、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弘扬,成为上海汉服、汉文化领军组织,是中国青年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旗帜性组织。

[17].章明《新博览建筑的文化策略: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建筑学报》2012 年12 期,69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