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上海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规划20 年后城市总人口500 万~600 万,控制城市用地550 平方公里;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导,规划了沪西工业区、沪东工业区、蓝藻浜工业区和桃浦工业区;规划港口总吞吐量3000 万吨。规划提出要疏散旧区稠密的人口,居住要尽量靠近工作地点;要建设供人们集会、游行、游憩的社会活动中心,应为全体市民修建各类绿地和运动场;要分别集中有污染和无污染的工业区;要强调城市建筑的艺术布局;上海作为海港城市,应保证海港及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 [1]
1959 年,由建筑工程部上海规划工作组指导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图3.2)提出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工业进一步向高、精、大、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总方针为“逐步改造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的发展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初步奠定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图3.2 1959 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图》
图片来源: 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演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年,46 页。
1981 年,上海市政府开始研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1982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审定《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86 年7 月,上海市政府完成了《上海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并正式上报中央和国务院。同年10 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这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城市发展规划。
对上海城市性质,规划明确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应当更好地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还应当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上海要在对内、对外开放两个辐射扇面起枢纽作用。(www.daowen.com)
图3.3 1984 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图片来源: 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演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年,85 页。
对上海城市布局,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是要建设改造中心城,同时发展郊区的卫星城;有步骤地开发上海长江口杭州湾两翼,有计划地推进郊区城镇建设;形成中心城为主体,郊区城镇相对独立,群体组合的现代化城市。规划还提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校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
这个总体规划一直指导着20 世纪90 年代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图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