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周武指出,历史上的上海与中国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国际化和全球性。大上海兴起,是与全球化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在与世界经济、文化日益紧密的互动中成为远东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工业中心的。
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重新接续传统,融入世界,由此进入“再全球化时代”。1979 年,上海提出建设工业基地、科技基地和出口基地,着重推进外贸基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外贸公司。1980 年,上海推进工贸结合、技贸结合,成立工贸结合的进出口公司。1983 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上海时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口岸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经济、科技、文化基地功能,做全国“四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1992 年,中央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实施“大经贸”战略,推动外贸实现快速发展(表2.16)。
表2.16 改革开放30 年上海的对外贸易
资料来源: 孙海鸣《上海30 年: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273—274 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方法,1982年,上海建立虹桥开发区,重点发展对外经济和贸易。1983 年,上海建设闵行开发区,主要从事出口加工。1984 年,上海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引进外资全面起步。1986—1988 年间,上海三个开发区先后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滚动开发。
1990 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作为全国重点,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经验、资金和其他资源,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实现中国与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20 世纪90 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上海利用外资的转折点。上海相继成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1993 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吸引《财富》500 强企业进入为目标的高起点外资战略。90 年代中后期,又率先提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战略设想(表2.17)。
表2.17 上海七大国家级开发区
资料来源: 周振华、陶纪明等《上海战略研究:历史传承 时代方位》,格致出版社,2014 年,102 页。(www.daowen.com)
进入21 世纪,中国加入WTO,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外商投资产业导向》《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等7 个配套政策。上海外资利用聚焦于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
2002 年7 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2010 年11 月,上海进一步提出要“加快集聚外企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业务整合”。截至2015 年8 月,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22 家,在沪外商投资性公司306 家、外资研发中心390 家,其中有30 多家是全球研发中心、15 家是亚太区研发中心(表2.18)。
表2.18 2002—2012 年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
资料来源: 周振华、洪民荣《上海改革开放40 年大事研究》(卷六),格致出版社,2018 年,185 页。
根据对2014 年世界500 强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包括总部类、分公司、子公司以及代表处等)在全球城市间的分布情况统计,上海是世界500 强企业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世界500 强企业在上海的分支机构达600 个,其次是北京551 个、纽约538 个、东京114 个、伦敦72 个、巴黎23 个。 [15]
众多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集聚上海,加快了上海成为国际性城市的步伐。上海进入跨国公司全球性生产网络和新的国际分工,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面临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在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下,2013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率先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 年上海市政府《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提出:“上海在2020 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不过,有些学者认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与纽约、伦敦、香港等其他顶级世界城市是不同的。上海全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相当程度上来自区域腹地长三角地区日益强烈的国际经济联系,可以说,没有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中心地位,就没有上海的全球地位。 [16] 与长三角腹地的一体化将是上海谋求全球城市更高全球地位的基础。上海与其像伦敦之于英国一样“脱开”长三角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去追求“配置全球资源”和获得孤岛式的繁荣,不如选择“利用全球资源”“互动长三角腹地”“服务中国经济”更为明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