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上海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国有企业,是从1949 年没收官僚资本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上海的工业上投入十分庞大,从而使上海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1991 年,上海全市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93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7.1%、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4%、实现利税的73.1%、上缴利税的77.3%、固定资产原值的77.2%。2013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国有企业不同功能进行分类。

上海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上海国有企业,是从1949 年没收官僚资本开始的。政府先后接管没收了157 家官僚资本工厂,掌握了占全市41%左右的纱锭、1/3的机器制造设备、1/5 的钢铁冶炼设备和小部分轻工业设备,10 多个交通机构,40 多家银行,10 个贸易单位,50 多处房产[1]。另外,大量民族资本经过利用、限制、联营,1953—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转型为国有企业。外国资本经过清理、征用等方式,也成为国有经济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是政府历年投入积累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上海的工业上投入十分庞大,从而使上海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1978 年年底,上海全市共有工业企业7962 家,其中国有企业3372 家,集体企业4590 家,没有其他经济成分。上海GDP 中,国有经济比重高达90%以上。1991 年,上海全市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93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7.1%、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4%、实现利税的73.1%、上缴利税的77.3%、固定资产原值的77.2%。[2]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上海的国有经济面临着政企不分、机制不活、负债高、冗员多、包袱重、效益低的问题。20 世纪80 年代,上海先后试行国企利润提成制度、利改税、厂长负责制,以及在大中型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小型国企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20 世纪90 年代,上海市试点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将纺织工业局、仪电电讯工业局、机电工业局等大部分行业主管局改制为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或企业集团。实行“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www.daowen.com)

进入21 世纪,上海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 年,成立国资委,以国资委直接作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出资人,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国有股权经营,分类推进改革并构建新的控股公司,实现了国有资产从非核心产业退出和国有企业主业整合。2008 年起,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行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提高资产证券化比率。2013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企改革20 条),对国有企业不同功能进行分类。2014 年,上海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国企新一轮改革。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收缩,所占经济比重下降,但在整座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有经济仍然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且各类资本相互渗透,实现形式愈加多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