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开埠到转型:19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转变

从开埠到转型:19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转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上海真正开始崛起是在1843 年开埠之后。“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之所以成为名震世界的大城市,其飞跃的发展,无疑是在1843年开埠之后。”据统计,至1937 年上海共有54 家银行总行,128 家分支行,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1843 年开埠后,上海从县城、通商口岸,转变为综合性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此为近代上海城市的第一次重大转型。

自宋代以来,上海商品贸易日趋繁盛,被称为“小杭州”。1264 年,南宋政府在此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代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对上海贸易及工商业造成严重伤害。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重开海禁之后,上海与广州、泉州宁波并列为开放口岸,成为沿海贸易的重要中心。及至开埠前的19 世纪上半叶,上海已是百货汇集、以埠际贸易为主的国内贸易大港,一座堪称“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江南县城。

尽管如此,直到19 世纪中叶,上海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在中国城市中的地位远不及江南的苏州、杭州。1843 年,全国人口数量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福州、西安、南京、长沙。上海人口20 多万,从全国来看,最多算中等城市。当时上海的商业贸易绝大部分还是国内埠际贸易,真正的国际贸易微乎其微,主要局限于日本及南洋(当时称西洋)一带。 [7]

上海真正开始崛起是在1843 年开埠之后。“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之所以成为名震世界大城市,其飞跃的发展,无疑是在1843年开埠之后。” [8] 开埠之后,上海从埠际贸易为主的区域性港口城市转型为外贸主导的国际性“互市巨埠”,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其外贸就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领头羊。据滨下武志、古田和子等学者的研究,在19 世纪后半期,中国商人已成功建立起以上海为中心、覆盖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商业网络(即所谓“上海网络”)和“交易圈”。 [9]1931 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1.02 亿元,相当于广州港的10 倍,超过全国外贸总值的一半,达55.52%,奠定了上海在全国外贸中的支柱性地位。 [10] 从1864 年到1948 年80 余年中,上海历年对外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0%左右,但也有一些年份竟高达70%~80%。 [11]

开埠之后的上海主要以商业为中心,所谓因商而兴、以商立市。不过,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情况下,外国资本在上海开办起近代工厂。19 世纪60 年代起,清政府举办洋务运动,又开设了江南制造局、上海织布局等规模较大的官办企业。1895 年甲午战争结束后,外资纷纷在华投资设厂,民族资本也积极投资工业,上海从商业都市转型为商业与工业并重的“工商都市”。据统计,1933 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已达11.18 亿元,几乎占当时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上海工厂的数目和工人人数也占全国半数以上,据1947 年的一项报告,当年上海工厂总数为7738 家,工人总数为36.7 万余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4.9%和53.8%。 [12] 此后直到1949 年,上海一直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保持着中国工业中心的地位。

上海一度成为全国乃至远东金融中心。据统计,至1937 年上海共有54 家银行总行,128 家分支行,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家政府银行的总部都在上海,实收资本总额1.675 亿元,在全国各地有491 个分支机构;放款总额为19.139 亿元,占全国各银行放款总额的55.2%;存款总额为26.764 亿元,占全国各银行存款总额的58.8%。全国73 家商业银行中有36 家总行设于上海,实收资本总额达6210 万元,占全国商业银行实收资本总额的74.6%。上海36 家商业银行在各地共有278 个分支机构,占全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68.1%。另有27 家外商银行,远远超过天津等口岸城市,也超过香港。国内5 家跨地区的储蓄会(局)其总会、总局都设在上海;12 家信托公司有10 家总公司设于上海;国内最著名的保险公司的总公司也大多设在上海。从纸币流通额来看,据1935年11 月实施法币改革前的统计,上海各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总额达3.8亿元,流通地域最广。从20 世纪30 年代初期开始,上海又成为全国最大的现银调剂中心和外汇市场[13]

开埠之后上海远洋航运发展迅速,西及伦敦、利物浦,东至美国檀香山,北抵海参崴,南达澳大利亚甚至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航程也随之迅速伸展。以上海到纽约计算为12405 海里,航程增加272%;到里约热内卢则为14450 海里,航程增加334%。 [14](www.daowen.com)

20 世纪30 年代,上海进入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成为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并驾齐驱的国际大都市。这时的上海被称为“西方的纽约”“东方的巴黎”。按照1934 年世界大城市人口排名,前六名依次是伦敦(820万)、纽约(693万)、东京(531万)、柏林(400万)、芝加哥(337 万)和上海(335 万)。1935 年上海人口超过芝加哥排名第五,人们习惯上称上海为世界第六大都市或第五大都市(表1.3)。

表1.3 开埠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城市多功能经济中心建设

续表

资料来源: 周振华、陶纪明等《上海战略研究:历史传承 时代方位》,格致出版社,2014 年,54 页。

1843 年开埠后,上海从县城、通商口岸,转变为综合性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此为近代上海城市的第一次重大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