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市的政区发展历程

上海市的政区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被定为直属中央政府的“特别市”,从此上海摆脱县级身份而正式有了上海市之名。在1927 年公布的《上海特别市暂行条例》中,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公共租界改称为第一特区,法租界改称为第二特区。上海市完成了城市政区的首次大规模扩张,形成了上海大都市直辖的基本空间形态与格局。

上海地区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但今上海市大部分地区,直到公元8 世纪左右才最终成陆,唐代仍为渔村。宋朝时,江南经济发达,海上贸易兴起,位于今上海青浦境内的青龙镇,成为最初的沿海转口贸易港口。后因航道淤塞,转移至黄浦江支流上海浦附近—上海即得名于上海浦。

上海作为政区名称,始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 年)设置的上海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划出,设立上海县(图1.1)。清朝设江南提督于松江,上海由松江府管辖。清雍正八年(1730 年),苏松太兵备道衙门移设上海,上海取代松江成为地区行政中心,不仅使上海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也使上海趋向于成为这一大片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 [1]

图1.1 宋元时期的上海地区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图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44 页。

1843 年上海开埠。1845 年英租界辟设,当时划定英侨居留地的境界,东起黄浦江,南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厂(今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一带),西到河南路。到1848 年,英租界已向西扩充到泥城桥(今西藏路),向北扩充到苏州河

1848 年美国圣公会设立教堂于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同上海道台划定了美侨居留地界,从泥城桥沿苏州河及黄浦江到杨树浦,沿杨树浦向北3 里为止,从北向西画一直线到泥城桥。1863 年9 月,英租界与美租界合并而成公共租界。中日甲午战争(1894 年)后,公共租界扩展为东从杨树浦桥到周家嘴,西从泥城桥到静安寺,南从八仙桥到静安寺,北从虹口的第五号界石到上海北境。

1849 年法国继英美之后,与中国政府正式划定法租界,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褚家桥,东至广东会馆,沿江至洋泾浜南角。此后法租界又经历三次扩张,由黄浦江西岸向西延伸到徐家汇。由此上海形成了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分天下的城市格局(图1.2)。

图1.2 1912 年出版的上海市租界地图

资料来源:叶文心《民国知识人:历程与图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年,85 页。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被定为直属中央政府的“特别市”,从此上海摆脱县级身份而正式有了上海市之名。上海特别市确立了市、区两级行政体制,共17 个区,面积494.67 平方公里,管辖的范围包括上海县、宝山县的吴淞、江湾等乡,加上七宝、莘庄、周浦等乡的一部分,远远超出原来城厢范围。

上海特别市的设立,使得上海华界长期分散的行政权得以统一。在1927 年公布的《上海特别市暂行条例》中,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公共租界改称为第一特区,法租界改称为第二特区。抗战结束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收回,上海市区全部为上海市政府所管辖(图1.3)。

图1.3 1927—1945 年上海市和上海县区划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图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45 页。(www.daowen.com)

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市政建设,成立都市设计委员会,参照国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编制了“大上海计划”及“市中心区域计划”,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上海市政府大楼、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等设施相继建成。但不久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中断。

1946 年抗战胜利后,上海专门成立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委员会,并于1948 年发布《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草案报告书》,提出了“市中心加卫星城”的上海城镇体系。“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都市发展规划,在上海的都市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市行政区域面积636.18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4 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 万(表1.1)。

表1.1 上海市及市辖区、郊县的面积与人口变化

资料来源: 崔庆仙等《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大都市政区整合与转型:上海案例》,《人文地理》2012 年1 期,84 页。

为解决上海市中心城区副食品供给短缺问题,国务院于1958 年先后将江苏省的嘉定、金山、崇明10 县划归上海市管辖,上海面积扩大了十倍(图1.4)。上海市充分利用区划调整的契机,将原三个郊区建制(西郊区、北郊区、东郊区)全部撤销,原郊区范围内的城市地区并入市区、农村地区并入郊县。上海市完成了城市政区的首次大规模扩张,形成了上海大都市直辖的基本空间形态与格局。1964 年,上海形成10 市区、10 郊县格局。这一格局维持了将近30 年,直到20世纪90 年代以后才逐步打破(表1.2)。

图1.4 1958—1960 年上海市政区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图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46 页。

表1.12 上海城区空间变化轨迹

续表

资料来源: 周振华、陶纪明等《上海战略研究:历史传承 时代方位》,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68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