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城乡全地类规划,实现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规划

打造城乡全地类规划,实现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规划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内容框架来看,规划形成城乡“全地类”规划,搭建一个统一平台,统筹镇(乡)域城乡建设用地、农业布局、生态空间布局,整合财政、水务、农业、规土、林业和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资源。不仅从落实图斑的角度统筹镇(域)城乡建设用地、农业布局和生态空间布局,而且与农、林、水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对接,真正实现农林水一体化发展平台。

打造城乡全地类规划,实现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规划

1.水系规划

(1)水系规划

根据闵行区蓝线规划,至2040年郊野单元规划水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河面率为10.53%,可分为主干河道、次干河道和支河三个等级,其中主干河道共2条,河道长度约10公里,包括苏州河部分河道和北横泾部分河道,次干河道3条,河道长度约15公里,包括西界河部分河道、青虬江部分河道和小涞港部分河道,支河19条,河道长度约27米。主干河道苏州河的陆域宽度控制30米,北横泾陆域宽度控制6米,次干河和支河陆域控制宽度控制6米,河道无航道等级要求。

至规划期末2020年,华漕郊野地区将实施河道14条,主要包括西界河、青虬江等,规划期间优先确保基本农田面积,新增水面积需除与基本农田重合面积,新增水面积14.28公顷。

(2)圩区规划

根据《闵行区水务规划水利篇》,华漕郊野单元主要位于淀北区2,该区域的防洪规划主要是防止客水入侵、高潮倒灌。沿黄浦江及淀浦河东闸闸下段防洪标准采用千年一遇的高潮位(1984年批准的标准);苏州河闸下可防御黄浦江千年一遇的高潮位,闸内近期标准为百年一遇。根据在编的《闵行区水利规划修编》(初步方案),本单元区域内的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2005年“麦莎”雨型及同步潮型为规划设计标准。在编的《闵行区城镇雨水排水专业规划修编》(初步方案)明确本单元区域内排水标准为设计暴雨重现期5年一遇,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为大于等于30年一遇。

(3)灌溉排水规划

华漕郊野单元以打造高标准、生态型农田水利为目标,以华漕镇为重点进行灌溉排水规划。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在菜地园区周边进行河沟疏浚和生态护岸建设,在菜地园区内部建设明沟和暗管进行排水;灌溉采用微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推广设施农业集雨技术。在华漕郊野单元郊野地区未规划新建灌溉泵站,无新规划粮田灌溉管道;微灌建设改造面积183.5公顷,其中喷微灌智能化建设100公顷;排水沟规划118.2千米。

(4)其他

结合“青松大控制片”规划,充分发挥淀东排涝泵站的综合功能,利用部分设施向华漕郊野单元供水,改善水动力条件,并通过战斗河、北横泾、横沥港等干河承接来水并通过河网扩散。根据《闵行区水环境3年行动计划》,对单元内的现状水系进行水系沟通和河道建设,做到“连、通、畅、活”,增加河网调蓄、输水能力。

2.林地规划(www.daowen.com)

根据《上海市生态网络规划》(2008—2020),华漕郊野单元主要位于上海生态网络结构中的H7主城区环城绿带和G6生态间隔带上,园林地约为12.9平方公里。H7环城绿带,以林地和绿地为主,兼容小型体育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G6生态间隔带,主要以优化城市结构,保障必要城市开敞空间,要求耕地比重控制在15%~25%左右,林园地比重控制在40%~50%,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40%以内。

根据《闵行区林地三年规划》(闵行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案),华漕郊野单元已造林约109公顷,规划新造林约340公顷。经核对基本农田和规划蓝线,结合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华漕郊野单元至规划期末将新增可调整林地80.03公顷。

图20|水系、林地近期建设重点规划示意图

3.农林水一体化设计

“农林水一体化”,就是指改变农、林、水分离式的发展模式,把农业和森林结合起来,消除“增加森林”与“增加耕地”的矛盾,在大幅增加林地、水域的同时,又充分拓展耕地和粮食生产空间,丰富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它既是一个农业系统,又是一个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森林系统,还是一个增加内陆降水、并向生产性绿水转移的水利系统。

从内容框架来看,规划形成城乡“全地类”规划,搭建一个统一平台,统筹镇(乡)域城乡建设用地、农业布局、生态空间布局,整合财政、水务、农业、规土、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资源。

从发展目标来看,规划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目标的内容,不仅从农、林、水的角度提出了细分目标,而且把目标量化及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不仅从落实图斑的角度统筹镇(域)城乡建设用地、农业布局和生态空间布局,而且与农、林、水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对接,真正实现农林水一体化发展平台。

从具体实施角度来看,本次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实现农、林、水管控的无缝对接。例如,林业部门所用的森林覆盖率不等于规土部门所用的林地占比,不统一的技术指标对后续管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次郊野单元规划创新提出了农林水一体化的土地复合利用模式,即保留河流自然驳岸的形式,在河流两侧设计一定宽度的滨水缓冲带,作为农林水复合用地。如下图所示,这种农林水一体化的土地复合利用模式,不仅保证了一定的水面率,而且森林覆盖率和粮食产量均有提高。

图21|林、水一体化的土地符合利用模式图

图22|规划农、林、水复合利用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