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乡村治理,总目标是导向,包括阶段性目标在内的分目标是落脚点。为了缓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因此可以说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化解上述主要矛盾。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

创新乡村治理,总目标是导向,包括阶段性目标在内的分目标是落脚点。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化解乡村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且由此所造成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化、乡村发展真空化、乡村治理行政化、农村发展边缘化、基层政权“悬浮化”[1],是我国乡村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2]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时间还难以得到解决,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源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为了缓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因此可以说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化解上述主要矛盾。这就要求在创新治理机制时以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民众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特征,因此要求我们对治理目标进行管理,使我们的乡村振兴政策和乡村治理制度供给上与村民的需求相匹配。(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