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调动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调动和激励团队积极性的基本手段,往往是以绩效考核为中心。
绩效考核的关键,一要量化,二要公平。
但事实上,员工的许多工作都是很难进行全面、完整地量化考核的。另外,公平也是很难的衡量一件事。即使制度本身公平,但人们一般都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做的多、得到的少,都会倾向于认为组织分配不公、不合理。曾经有一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让人异常吃惊,国有企业73%的员工普遍感觉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而在生存需要满足后,这73%的员工却有近56%的员工愿意为组织奉献,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为组织发展出谋划策、创新工作,感觉自豪骄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组织运营管理过程中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品格特征的员工呢?
绩效之剑之所以没有成为利器的原因在于即使绩效可以很量化、表面达到很公平,情况又会怎样呢?假设,将销售人员的提成额充分量化,并且,进一步将提成制度搞得相当公平,那么,销售人员是否就会勤奋工作,销售业绩是否就有相当的保障呢?其实,这根本不是“假设”,几乎所有公司销售部门的业务提成和考核都已经很量化,其相对的公正性也是足够的。但是,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销售业绩往往还是很糟糕。以绩效考核量化和公平度如此之高,在销售部门的作用依然很有限,其他部门呢?其他部门的绩效量化和公平度本来就很难保障,绩效考核注定会成为作用很有限的一把钝刀。
那么,员工最需要的奖惩到底是什么?
一个辛勤工作了一天的员工,他最希望什么呢?第一,今天为公司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希望领导和老板可以知道(最好还能永远记住);第二,旁边那个人今天偷懒了,这一点最好也能让领导知道,这样才痛快。如果企业缺乏这种环境,那么,只要有人可以偷懒,最后大家都会偷懒。
绩效考核,其核心是为了创建竞争环境。我们往往以为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目标和奖惩,员工就会努力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所有人都是有惰性的。要让员工积极工作,光有绩效考核是不够的,更需要一个持续地激励其工作的日常工作环境。
另外,由企业价值观引导塑造的员工品格,产生的绩效可以更好地促进组织发展。员工自身的工作品格,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根本。有“品”才有“绩”,有“绩”必有“品”;什么样的“品格”特征出什么样的“绩效”成果。品格塑造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实现转变心态,在考核的过程中用正激励实现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
什么是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虽然讲的是“绩效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却往往是“绩效考核”。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已经成为如今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一大误区。要想使绩效管理成功,必须正本清源,纠正错误的认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比较(www.daowen.com)
小故事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大利亚。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大利亚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致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大利亚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三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大利亚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和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作了硬性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就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样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大利亚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大利亚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大利亚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大利亚。因为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很重要,企业的绩效导向决定了员工的行为方式,如果企业认为绩效考核是惩罚员工的工具,那么员工的行为就是避免犯错,而忽视创造性,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战略性增长,那么企业的目标就无法达成;如果企业的绩效导向是组织目标的达成,那么员工的行为就趋于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分解组织目标,理解上级意图,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上级达成绩效合作伙伴,在上级的帮助下不断改善,最终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