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在汽车自主研发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定位问题,海归到底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别把海归当另类,如果把海归当成一个特殊群体,你自然就会用特别的眼光去看待海归。其实,我认为海归就是在国外有过教育和工作经历,又回到祖国工作的很普通的中国人。当然,海归也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放平心态。定位不清楚,肯定会进入怪圈。
其次,海归到底能带来什么?我认为海归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机制、文化。理念是没办法量化的,但是对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最后,海归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海归是中外技术融合的桥梁,是自主创新的发动机,更是研发团队的领军人。这个定位清楚了,企业和海归双方才有可能冷静地相互面对,做出合理的双向选择。
一方面,海归要自问:我能干什么?我喜欢干什么?能干和喜欢干是不一样的。英语的说法“can do”和“enjoy doing”,这是截然不同的。一定要从事喜欢干而且还能干的事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另外,海归要问自己:我为什么选择回来?为了钱,为了地位,还是要开拓一番事业?如果为了地位,这个地位你能永远保住吗?如果为了钱,没有了地位你还能有钱?但如果是为了干事业,你却成天抱怨,那又怎么可能做成事业?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自问:招揽海归要干什么?如果为了装点门面,那就不要逼着他去做开发,可以让他整天见媒体。如果为了解决技术问题,那就让他专心做技术,但要清楚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不能有错误的期待。如果要用他担任技术领军人,那就要给他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足够的支持,否则他没办法发挥作用。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
很多人认为靠海归就能把中国自主品牌做强,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在干汽车,海归占的比例又是多少?海归只是汽车产业千万大军中的一分子,如果把他们用好了,会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海归永远都成不了主力军。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海归和企业双方都要认识到,海归不是“大拿”,更不是“救世主”。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更何况海归呢?所以,海归不要自视过高,企业也不要求全责备。
那么海归在自主研发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理想状态下企业应该有一个金字塔式结构的研发团队,如图5-1所示,有在塔尖上指挥全军的领军人,他应该兼具技术和管理才能,并且有战略眼光;有一批具备一定管理才能的技术人员,作为中间骨干力量;最后还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解决各个领域的具体技术问题。企业把海归放在哪个位置,就决定了他能做什么事。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企业要清楚自己需要的角色,海归也要明白自己担任的是什么角色。(www.daowen.com)
图5-1 理想的研发团队具有金字塔式的构成
要明白海归的价值,我们可以做以下比较。
一是海归和工程公司的比较。如果只是解决某一个技术问题,海归绝对不如工程公司,因为工程公司有庞大的技术团队、完备的数据库、标准的业务流程。但是在建设研发团队、积累研发经验、完善流程、健全机制这些方面,工程公司不可能帮企业做,即使可以做也是有高昂成本的。在这方面,海归的价值远远大于工程公司。因此,我认为海归是造血,帮助企业建立具有造血功能的自主研发团队。而工程公司是输血,你拿钱来就有血,不拿钱来血马上就停掉。
二是海归专家和外国专家的比较。外国专家往往更专注具体问题的解决,较少做长远规划,也很难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也就谈不上帮企业谋划未来。而成功的海归领军人则可以引领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海归的真正价值所在。
正因如此,我认为先期回国的海归们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第一点,他们的带头作用非常明显。这些最先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的海归,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第二点,他们的示范作用也很显著。这些先期回国的海归在国内能否获得预期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能不能聚集和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影响着还在国外犹豫是不是要回来的那些人,甚至会影响在国内上高中、大学但将来准备出国留学的人。所以,对于首批海归,行业和企业都要尽可能地爱护和包容,以促成更多的海外人才加入海归的行列。
在此,我想提一些忠告。海归自己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积极适应,切忌抱怨,更不要一味推崇国外。用人单位要对海归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为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他们足够的适应时间,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成功的时候多给点掌声,困难的时候多给些鼓励,不要因为一两件事就轻易地对海归这个群体下定论。另外,媒体对海归也要多点耐心,少些炒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