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人均资源紧缺,消费水平也相对不高,但是目前小型车在中国却远远不及在日、欧那样受到关注和认可,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由于此前汽车保有量还不算大,能源压力尚不严峻,因此,国家对发展小型车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推动措施,相反,倒是给予了合资企业以各种优惠政策。而由于小型车的产品附加值比大型车低,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合资品牌引进中国市场的车型均以大型车为主。也就是说,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政策不但没有对小型车进行扶持,在客观上还帮助了大型车抢占市场。
其次,虽然少数发达地区的汽车普及率已经很高,但中国总体上仍处于无车社会向有车社会、公务车为主向私家车为主的过渡阶段。汽车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象征,而不单纯是代步工具。政府公务用车也要考虑规格要求,这就造成价格昂贵、油耗高的大排量汽车反而成为主流,因为这些车辆更能彰显乘用者的实力和身份。同时,很多消费者仍然视购车为超大支出,抱有“要么不买,买就买豪车大车”的思想,特别是在对汽车认识相对不成熟的情况下,往往认为“越贵就越好”,于是导致昂贵的大型车反而更受认可,性价比高的小型车却遭到冷遇。(www.daowen.com)
最后,如前所述,拥有先进技术的合资品牌主要是将大型车引入中国市场,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而真正在国内市场上生产小型车的,绝大多数都是本土的自主品牌车企。不可否认,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起点低、技术相对落后,尚处于摸索和进步中,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小型车的低成本限制,很多先进技术也难以采用,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等确有差距。这就使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形成了“小车低质、小车低技术、小车不安全”的成见。实际上,小型车一样可以采用高技术,国外很多的精品小型车在性能上较之大型车毫不逊色。很多大品牌的小型车采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和高级配置,在严格的E-NCAP测试中均能获得5星成绩,只不过这些车型或其高配版没有引进到中国罢了。
可以说,小型车在中国车市尚不占主流,是历史原因综合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