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挑战与机遇:中国自主品牌智能化的道路

挑战与机遇:中国自主品牌智能化的道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腾讯汽车:“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化,您认为对于我们自主品牌来说,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正因如此,汽车智能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甚至被写入“中国制造2025”。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智能制造,并以此来打造出智能产品。

挑战与机遇:中国自主品牌智能化的道路

【精彩语句】

“当前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公害问题:能源环保交通拥堵和行车安全,都和汽车如何更聪明地被使用或者更聪明地服务于人有很大的关系。”

“汽车是实现从A点到B点自由移动的工具。在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首先需要的肯定是能够最安全、最快速、最便捷、最节能、最环保地到达B点,这对于汽车始终是最重要的。”

“造汽车和造手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切不可混淆,因为手机已经成为‘软’功能为主的产品了,而汽车尽管‘软’功能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硬’的要求始终是刚性的、基础的、必备的,不容丝毫疏忽。”

“未来的汽车一定是卓越硬件与完美软件的有机结合,而谁能够将两者更有效地融合,谁就能够胜出。”

【编者按】

在本篇专访中,赵福全教授指出,虽然智能化、信息化浪潮汹涌来袭,但是汽车作为自由移动出行工具的本质不会改变,这与手机从通信工具变为信息交互智能终端是不同的。未来尽管汽车上“软”的成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硬”性的基本要求不会有丝毫降低。因此,想参照“造手机”模式来造汽车是行不通的。

腾讯汽车:近些年,汽车智能化的热度越来越明显,在2015年广州车展上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就都主打智能科技。作为行业战略研究的专家,您觉得目前汽车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赵福全:以前车企对智能技术也不是不关注,只是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热度。现在由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汽车智能化的推进也加快了步伐,尤其是汽车与手机有效互动的趋势非常明显。实现汽车智能化实际上就是让车更聪明,让车像伙伴一样更好地服务于人。

汽车智能技术与一般的汽车技术一样,也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提出概念;第二个阶段做一些原型的样机、样车来验证概念功能可以实现;第三个阶段通过不断测试优化来完善技术,初步推向市场;第四个阶段走向成熟,能够大批量、低成本地进行产业化生产。从目前汽车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应该大约处在2.5这个阶段。虽然很多智能技术已经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如车载移动通信、信息娱乐、道路救援等,但这些和我们期待的充分智能化、完全自动驾驶以及实时车—车通信等,都还有一定距离。总体而言,汽车智能技术目前的应用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技术成熟度不足,功能不健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大范围推广运用。

腾讯汽车:“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化,您认为对于我们自主品牌来说,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赵福全:当前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公害问题:能源、环保、交通拥堵和行车安全,这四个问题都和汽车如何更聪明地被使用或者更聪明地服务于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汽车能够像人类一样聪明,就可以自主避撞,减少交通事故;也可以更加节能、环保和高效,如通过车联网获得前面道路拥堵的信息,提前绕道而行。正因如此,汽车智能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甚至被写入“中国制造2025”。

未来人类将进入智能时代,很多产品都能像人一样聪明,汽车也不例外,客户需要的一定是智能汽车。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智能制造,并以此来打造出智能产品。实际上,汽车作为民用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与能源、环保、交通、城市建设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应用智能技术的典型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汽车智能技术,不仅是解决汽车四大难题的核心所在,也是让汽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腾讯汽车:相比于国外企业,我们自主品牌企业的挑战是不是更大?

赵福全:应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汽车智能涉及即时的感知、判断和执行,这对汽车的硬件和软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说对于传统汽车,我们造得还不够好,那么将来想让汽车更聪明,我们必须具备更强的能力才行。包括大量的数据库、强大的硬件以及软件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自主品牌企业和外资企业确实存在差距。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毕竟我们主要满足的是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度比较高,因此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一方面,在认知把握中国消费者对于未来智能汽车的需求上,自主品牌企业可能具备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尽管传统的车身、底盘、发动机等技术,我们与外资企业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智能技术这个领域,自主品牌企业的起步并不比外资企业晚很多,而且中国互联网产业、IT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个优势来弥补一些差距。因为,围绕智能的相关技术并不完全是由整车企业掌握,很多核心技术正是由互联网、IT企业掌控着,如何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与IT、互联网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共同提升,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www.daowen.com)

此外,我们也不能仅局限于汽车产业本身,因为汽车所牵涉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现在的汽车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未来的汽车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甚至无法想象。麦肯锡公司的报告中提到,影响未来二十年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十二项技术,而我们发现其中有十一项都与汽车产业有关。有些是直接相关,如自动化交通工具;有些则是间接相关,如可再生能源。足见汽车产业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因此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然而,汽车企业与IT、互联网产业密切充分的有效合作,仅凭企业自身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与引导激励。对于汽车人来说,既要关注汽车技术本身的发展与提升,也要关注汽车外延的扩展与丰富,凝聚各方合力共同将中国汽车产业做强。

腾讯汽车:有一些观点想和您探讨。现在有一些IT、互联网企业的人认为他们在汽车智能化这方面已经具备很强的底蕴和实力了,觉得汽车企业做什么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将在车里获得怎样的体验、享受到怎样的服务。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赵福全:那就要回到最原始的问题,人类为什么需要汽车?汽车是实现从A点到B点自由移动的工具。在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什么?首先肯定是能够最安全、最快速、最便捷、最节能、最环保地到达B点,这对于汽车始终是最重要的,否则造车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认为车本身不重要,这恰恰是对汽车这种出行方式理解的偏差。即使是手机,我们也不会只在乎软件体验,还是会很注重例如触摸屏幕的感觉、防电磁干扰的能力、抗摔防水的能力等,手机尚且如此,关系着生命安全的汽车就更是如此了。因此,那些认为只要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做什么车不重要的企业,将来一定会输得很惨。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当然最好有一些额外的服务和体验,但是不要因此模糊了对汽车本质的认识。我相信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愿意长时间“猫”在车里只为了上网。

无论未来汽车如何发展,制动失灵、转向失控、动力不足、噪声过大等这类问题,仍然会是消费者所关注的,这些基本方面做得不好的汽车,加了再多的智能网联体验也不会得到认可。对于这个话题,我在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中曾明确讲过,汽车不能按照手机的模式来研发,否则就会丧失最本质的东西。

腾讯汽车:现在很多人就在说,要像造手机那样造汽车。

赵福全:现在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了,更是可移动的信息交互智能终端,后者已经成为手机的本质属性。但汽车不是这样,汽车也起到一定的信息交互作用,但其最本质的功能还是实现从A点到B点的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安全和缩短时间。未来汽车会发展成为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成为电视、计算机和手机之外的第四屏,但不论汽车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其本质功能是不会改变的。在移动的过程中如何让人更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过前提是一定要让人安全地实现移动。如果仅仅因为我可以在车上看电影,就认为车子本身的优劣不重要了,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幼稚的。假如车上搭载了很多App,有很多不错的体验,但是这辆车很容易出交通事故,很容易车毁人亡,那这样的车也肯定卖不出去。

要知道手机死机了是无所谓的,重启一下就可以了,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死机”可以吗?手机摔坏了也没关系,但汽车一旦发生事故,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再如节能环保,手机在这方面需要考虑的非常有限,但汽车不仅要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还要迎合消费者节能的需要。即使是电动汽车,也还要关注电能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由此可知,造汽车和造手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切不可混淆,因为手机已经成为“软”功能为主的产品了,而汽车尽管“软”功能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硬”的要求始终是刚性的、基础的、必备的,不容丝毫疏忽。

腾讯汽车:现在跨界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很多,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赵福全:众多IT、互联网企业争相涉足汽车产业,这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绝无仅有、无可替代,汽车是民用品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汽车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第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车将由原来的以机械功能为主、电子功能为辅,逐渐转变为以电子功能为主、机械功能为辅的产品,IT、互联网企业认为这正是切入汽车产业的最佳时机。实际上,IT和互联网企业也确实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智能网联方面的部分核心技术,有条件参与汽车产业的竞争。但是必须明白,造车不同于造手机,只注重体验但拿不出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本身,失败仍将在所难免。

因此,我认为“外来者”对汽车产业要存有敬畏之心,要尊重这个产业的本质和规律:机械的部分,要绝对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对于电子的部分,不断加快升级,给人们带来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IT、互联网企业往往更注重属于软件的这部分,但再好的软件功能如果不是应用在足够强大、可靠的硬件基础之上,也不可能发挥作用。好比稻草人,即使变成了智能的稻草人也没什么用处;而本身已经很强大的机器人,有了智能以后就如虎添翼。智能汽车也同样如此,一定是让好的汽车产品变得更聪明,而“破车”就算变聪明也仍旧是“破车”。

当然,未来只有更聪明的好车才更有竞争力,因此智能技术应用到汽车产业上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传统汽车产业也要充分重视外来的企业和它们的优势,要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新兴力量的参与,并积极寻求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的汽车产业。

腾讯汽车:最后问您一个选择题,刚才我们谈到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造车,在诸多案例当中,像乐视、小鹏、蔚来、游侠,您最看好的是哪一家?

赵福全:我认为现在讲某一家企业一定能够胜出还为时太早,即使说了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也考察过一些企业,有些企业的掌门人更强调自己作为IT、互联网人对汽车产品及服务的领悟与见解;有些企业的掌门人则非常关注汽车本身的安全等基本属性,深刻认识到了汽车高度的复杂性,认为互联网人对造车必须心存敬畏;但也有些企业把造车看得过于简单了,对汽车产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真要像造手机那样去造车,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最后,我认为无论传统汽车企业,还是跨界新入的汽车企业,都必须加强彼此的沟通与协作,因为未来的汽车一定是卓越硬件与完美软件的有机结合,而谁能够将两者更有效地融合,谁就能够胜出。

(本文根据赵福全教授2015年11月20日在广州车展接受“腾讯汽车”专访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