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句】
“产品质量低下有长期的影响,那就是对品牌造成的伤害,这种间接的成本难以量化,危害却可能更加严重,因为这将导致品牌很难获得提升。”
“做质量一定是慢工出细活,没有捷径可走。消费者只有充分信赖你的产品质量和品质,才会去购买。所以自主品牌一定要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一点一滴地不断提高,最终把质量做好。”
【编者按】
在本文中,赵福全教授对质量的重要价值、主要短板和提升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特别强调了质量成本的概念,指出产品质量差不仅造成短期直接成本的增加,更会造成长期的品牌伤害,并且进一步导致企业难以突破规模瓶颈,陷入低价恶性循环的陷阱。而质量提升没有捷径,唯有真正把质量视为生命线,并持之以恒地不断坚持,自主品牌才有望真正夯实质量基础。
汽车纵横:中国自主品牌目前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您认为主要有哪些关键点?
赵福全:应该说,自主品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管理、人才、资金和经验等,其中最难突破的就是品牌。在品牌提升方面没有灵丹妙药,唯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如果说品牌依靠产品品质的支撑,那么质量又是产品品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就是自主品牌的生命线。
实际上,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大部分工业产品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从质量到品质再到品牌,这是一个渐进的连续过程。例如,当你的汽车产品时不时就有部件出毛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这车的质量有问题;但当质量问题都解决时,人们又会发现这辆车有其他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车内噪声比较大,这就上升到品质的问题了;而品质一贯做得非常好,消费者才可能逐步认可你的品牌。因此,做出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是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的前提。也就是说,质量是基础,品牌是最高境界,而产品品质则是两者之间的关键纽带,直接决定着产品力的高低。
那么,品牌差距究竟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最根本的就是品牌溢价力大为不同。自主品牌的产品即使做得很好,也很难卖出高价;而一些“洋”品牌可以把几乎同样的产品,卖得贵很多,从而赚取更高的利润。说到底,品牌是一个消费者认可和信赖的问题,影响着消费者是否愿意以及愿意用什么价位来为你的产品买单。
汽车纵横:自主品牌从一开始就是主打低价牌,产品不够精细,质量时常出现问题,在消费者心中打下了品质不佳的烙印,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非常不利。接下来自主品牌车企还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如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未来中国车企发展的重中之重。
赵福全:有人认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就是价格低廉。那么这种核心竞争力可以持续吗?大家知道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上涨,但这其实并不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在汽车产业里人工成本大约只占整体成本的7%左右,美国是人工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全球制造汽车最便宜的国家之一,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其实对汽车制造成本影响最大的,还有能源成本、质量成本,以及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能源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企业自己所能决定的,企业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通过优秀的管理来提升效率,实现一定的节能。而非常重要的质量成本却往往容易被忽视。长期以来,由于质量控制水平的差距,自主品牌的产品废品率、次品率更高,返工、维修、置换零部件等本身就造成了短期直接成本的大幅增加。但其实产品质量低下还有长期的影响,那就是对品牌造成的伤害,这种间接的成本难以量化,危害却可能更加严重,因为这将导致品牌很难获得提升。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极度追求规模效应,增加销量是摊销绝大部分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因为本土企业产品质量不过硬,品牌缺乏市场号召力,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卖不动了,无法继续上量,同时又卖不出较高的价钱,两者叠加在一起就等于额外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所以如果质量不行,自主品牌想保持性价比优势是很困难的。
当然,必须肯定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天我们的造车水平和十年前相比有了巨大的提升,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可是尽管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我们有了提高,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老路注定行不通了,难逃失败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品牌差距更加成为自主品牌的硬伤,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状。也就是说,质量始终是自主品牌的生命线,质量不过关,自主品牌就没有翻身的可能。
汽车纵横: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真正做好却不容易,您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应该如何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赵福全:第一,思想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的质量不过关?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质量意识极其淡薄,对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质量不只是汽车产业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最大问题之一。只是汽车产品零部件多、产业链长,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此,强化质量必须成为企业全员的思想共识。
第二,质量体系亟待系统升级。实际上,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更是策划出来的,这种质量掌控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而建立高效适宜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关键,将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当前几乎每家企业都宣称自己有质量体系,有所谓的质量“阀”,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并没有科学的标准、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协同,也缺乏整零(指整车和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同时,还缺乏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支撑质量体系的真正落地。
第三,前期策划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自主品牌往往只是通过对质量人员进行处罚来加强质量管控,但这种方式实际上存在很大不足。产品的定位、质量目标的设定、市场的表现以及产品开发中的风险识别等,这些都需要系统的前期策划,如果策划不到位就盲目进行产品开发,势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但是这显然不是质量工程师所能全部掌控的。我们需要回答自己,在企业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具有质量意识?又有多少人从质量意识出发在开展工作?我们质量人员中有多少人具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识?又有多少质量人员有能力协调解决整零之间的质量问题?因此,中国自主品牌质量管理能力薄弱表现在方方面面,既与我们的设计能力、试验验证能力等的不足有关,也涉及我们供应商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没有持续的积累和不断的提高,下一个十年,自主品牌仍然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和徘徊。(www.daowen.com)
汽车纵横:整车质量与零部件质量有密切关系,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应如何协调发展?
赵福全: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我国自主品牌发展受阻,供应链滞后也是很大的原因。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目前汽车产品通常至少有60%的零部件是外购的,一些产品的外购件比例甚至占到70%,而整车的质量问题有90%都来自于零部件。和本土整车企业一样,本土零部件企业在质量管理水平上也严重不足,一缺技术,二缺人才,情况甚至比整车厂更差。
对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来说,最大的卖点仍然是性价比,但价格战本身也是一种恶性循环。自主品牌想依靠成本优势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只能选用便宜的供应商,而便宜的供应商往往技术能力差,质量也保证不了,这就给整车厂增加了很大的质量风险,更无法支撑品牌提升的核心诉求。因此,我国必须同步提升整车和零部件的质量水平,整零协同发展,否则质量问题很难有大的突破。
汽车纵横:质量提升是涉及诸多因素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您多年在企业领导研发的实践来看,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好产品质量提升工作?
赵福全:确实,质量提升是涉及企业整体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须严格把控,因为任何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引发木桶效应。如何把控?我认为,首先要从研发上入手。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但是必须坚持不断积累,这样终会取得进步。特别是,要强化广大研发人员的质量意识,让质量和技术、成本一样,浸透到他们的血液里,自然而然地成为指导他们进行产品开发的基本准则。
其次,整车企业之间要联合,化零为整。自主品牌技术落后、能力不足,面对相关法规的不断升级,每一家企业的投入都显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低层次的重复投入毫无希望,自主品牌必须抱团取暖,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共享资源,凝聚合力,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尽快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果能如此,质量成本也一定能够大幅下降。
最后,做质量一定是慢工出细活,没有捷径可走。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要求产品既好又便宜,这对自主品牌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消费者只有充分信赖你的产品质量和品质,才会去购买。所以自主品牌一定要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一点一滴地不断提高,最终把质量做好。
从具体实施的角度,我认为需要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入手。
从企业层面来说,必须真正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文化去推广实施,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变成切实的行动,建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在整车以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质量验证,真正做到“产品质量,人人有责”。
从产业层面来说,国家应该站在以汽车产业为载体、带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质量问题,牵头建立共性数据库,组织全行业资源共同攻关重点问题。同时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效、长期的质量法律体系,包括配套的质量标准法规和质量监控体系。
汽车纵横:中国本土车企的品牌建设这几年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相较于外资品牌仍有较大差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快速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赵福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是在纠结中前行,机会很大,但困难也很多。本土企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后发者,中国本土车企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理应学习借鉴国外车企的成功经验,以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我曾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学习、工作过,回国后又担任过两家不同体制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负责人。比较起来,我感觉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最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包括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韩国企业的敬业精神,以及整零协同发展体系的打造,等等。
应该说,韩国汽车产业能够做到今天很了不起,非常不容易。这其中国家意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韩国车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发展初期,韩国政府对本土企业给予了足够的保护、扶持和激励。而韩国企业家的理想与坚持、企业全员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也是韩国成为汽车强国的重要因素。韩国车企那种与民族情怀交织在一起的自主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站在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质量提升,这不仅仅关乎民族汽车工业,更关乎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决定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如果我们没有真正重视质量,从质量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汽车强国乃至制造强国都是很难达成的目标。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质量没有常胜将军,唯一的途径就是坚持。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夯实质量关,迎来重大突破,只有靠六个字——坚持、坚持、坚持!
(本文根据《汽车纵横》2015年1月10日赵福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