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您和多位海归的职业变动一度引发了业内关于第一代汽车海归命运的讨论,您觉得海外技术人才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和贡献到底是什么?海归人才如何克服自身的瓶颈,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赵福全:我认为海归实际上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是生力军,但不是主力军。第一批海归在十年前回国时确实放弃了一些很优越的条件,那时候底特律的状态也非常好,包括我本人也经历了十个月的思想斗争。无论这些人后来的发展轨迹如何,他们都已经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引领效果。同时,对于每一个海归而言,他们回来后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是和其从事的业务、本人的职位、企业的环境等息息相关的。有些人相对做得好一些,无须捧上天,有些人作用相对发挥得不充分,也不能贬到底。这些是个性问题,大可不必共性对待,或者以此来总结评定海归这个群体。
不过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海归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不能用简单的几款车或几款发动机来量化的。因为他们带来的是正规化、全球化的理念和思想,是先进汽车企业一丝不苟、严谨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可以说海归是最崇尚核心技术、最重视体系建设,也最有能力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群体之一。他们回国报效的精神也是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海归们已经发挥了自己作为产业生力军的作用,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回过头来看您和海归群体归国后的汽车职业生涯,您觉得应该怎样看待过往的得与失?(www.daowen.com)
赵福全:海归是职业经理人,他们也需要思考职业生涯,也需要转型。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海归发挥作用的领域和侧重点与以前有所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对于海归们的新追求,我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要客观看待,特别要站在国家和行业需要的角度来思考。
如今汽车海归群体并未撤退,而是有很多已经在新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来反哺行业、报效国家,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也没有过时。实际上我认为,在微增长的时代,竞争更要靠真本事、硬实力,要靠正规化、国际化,要靠核心技术,而这种局面下海归们发挥作用的空间不是小了,而是更大。国家也理应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制,来吸引和接纳更多的海归优秀人才回国效力!
(本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0月8日赵福全教授专访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