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智能汽车对中国有重要战略意义

发展智能汽车对中国有重要战略意义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也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充分考量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全新出行模式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配套体系的同步发展。在这一巨变过程中,智能汽车作为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将处于中间枢纽和核心环节的地位。因此,作为汽车产品的未来形态,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及商业模式全面升级与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智能汽车对中国有重要战略意义

1.与建设制造强国、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一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全球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即“智能制造”的方向全面升级的态势日趋明显。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转型战略,其中德国的“工业4.0”计划最具代表性,其目标是构建由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同样明确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谋求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实体经济,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选好龙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以更有效地利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积累和基础,实现聚焦发展。而汽车产业以整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为主线,贯穿原材料、机械电子能源金融、服务以及基建等各个领域,涉及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诸多要素,是几乎与现代民用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的立体式产业网络。无论从产值及规模、就业能力、社会价值,还是产业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来看,汽车产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纵观全球,汽车强国无一不是制造强国,德国“工业4.0”也选择了将汽车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因此,中国必须全力建设汽车强国,带动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变革背景下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汽车制造体系和汽车产品两个方向并行互动、同步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汽车“智造”将与智能汽车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支撑汽车产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一方面,智能制造将为智能汽车的实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智能汽车的使用者同时也将成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需求端,从而拉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加快升级转型。因此,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智能产品,也是个性化需求和数据的收集终端与交互平台,更是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及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将节能、新能源等多项先进汽车技术有效整合并加以升华,为实现汽车由简单的代步工具向人类的智能伙伴转变提供核心支撑,并成为智能时代的核心枢纽与重要标志!

2.为解决能源、环境等难题,构建健康汽车社会提供全新可能

当前,汽车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制约了产业未来的发展。其中,能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汽车产业面临的长期最根本的问题。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3.28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0.6%,远超国际红线,而进口石油的一半被汽车所消耗。

环保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前严峻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之一。尽管汽车产业对环境污染(如雾霾)的具体贡献程度尚存争议,但汽车无疑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此外,二氧化碳排放广受关注,已成为事关中国国际政治和大国责任的重要问题。在中美双方共同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同时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走更节能环保的道路。

作为未来多种新技术应用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将为汽车产业有效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提供全新可能,包括车辆智能运行状态下的油耗及排放控制最优化(有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即可降低10%的油耗及排放)、智能网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的有效使用与提升、智能交通模式下的能耗节省与排放降低、全新商业模式下共享汽车利用率的显著提高,等等。这些潜在的应用将确保汽车产业在能源和环保的约束下满足国计民生的需求,最终构建起和谐的汽车社会。

3.在未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提供支撑

行车安全和交通拥堵是国民最具切身感受的问题,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大中城市堵车现象也日益普遍和严重。在这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也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通过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可减少50%~8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而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即全工况自动驾驶阶段,则有望实现零伤亡乃至零事故。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还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的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即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进步,有效、系统地加强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预计将有众多新的都市圈及新型城市、城镇陆续出现。这正是前瞻规划城市建设、系统筹谋新型交通体系的良机。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充分考量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全新出行模式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配套体系的同步发展。(www.daowen.com)

4.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及商业模式全面升级与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历次工业革命中,汽车产业及产品都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应用载体。在智能制造时代将更是如此。未来的汽车,将从“配备电子的机械产品”向“配备机械的电子产品”转变,成为可以安全、舒适、便捷移动的智能互联终端,即实现车辆的全面智能化、信息化。同时,汽车产业庞大的用户群体、多种多样的使用环境,也将衍生出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大数据,从而影响产业链条的重组、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由此,整个汽车产业将发生空前深度和广度的变化:传统的汽车使用、设计、制造、销售、售后及管理模式极有可能被彻底颠覆;新模式下的新商机将有无穷多种可能,包括交通、管理、维护、服务、备件、回收与再利用、金融、信用等。在这一巨变过程中,智能汽车作为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将处于中间枢纽和核心环节的地位。

以共享汽车为例,智能网联可以为共享汽车的普及提供支撑,而只有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汽车,才能彻底“解放人”,从而使全天候的汽车共享真正成为可能,实现汽车使用的“理想主义”,即无须拥有、按需使用、随用随叫、随用随还。这种“轻拥有、重使用”的新型汽车文化将显著提高汽车的利用率,使得兼顾百姓用车需求和节约型汽车社会成为可能。因此,作为汽车产品的未来形态,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及商业模式全面升级与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代表未来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和战略制高点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低碳化(以节能与新能源为方向)、信息化(以互联、交互等为代表)、智能化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三者之中,智能化更能代表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制高点。一方面,智能化将有效集成及升华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从而为实现最大程度的汽车低碳化创造可能;另一方面,智能化建立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本身就涵盖了信息化的基本属性,同时打造“零伤亡、零拥堵”的安全、高效、节能的智能化汽车,又为充分的信息化提出了最强需求,明确了最高目标。也就是说,智能化以低碳化为前提,又扩展了低碳化的能力;以信息化为基础,又增强了信息化的潜能,是未来汽车技术的最高境界。与只涉及动力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相比,智能汽车将是未来智能制造模式下的产物,代表着汽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根本性变革和汽车产品形态的全面升级。同时,低碳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有效结合还将产生强大的协同合力,从而为突破汽车产业与技术瓶颈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6.与众多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实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催生“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届时智能网联的终端和载体将处于重要地位。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4亿辆,这些兼具移动和承载能力的交通工具将成为重要的网联与智能终端。从汽车产业本身来讲,如果汽车无法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其功能和效率势必受到极大限制,未来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仅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将无法满足网联和智能的重要需求,从而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国家来说,承载低效而庞大的非智能网联汽车总量,将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并影响相关产业的效能,从而阻碍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作为移动网联终端的智能汽车,可以与交通、信息、通信、能源、环保、基建等众多其他领域实现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智能汽车不仅能使汽车产品本身的价值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还能为相关领域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如新能源汽车网联后就可以自动显示周边充电设施及空位数量,并智能规划行车路线、预判抵达时间等,从而消除消费者的“里程忧虑”。再如智能汽车的导航系统,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北斗导航的战略作用,不仅加强国家对位置信息安全的自主掌控,也能加速北斗卫星系统商业化的完善与成熟。因此,智能汽车可与众多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实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总之,智能汽车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及整个制造业崛起的战略契机。与只涉及改变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涉及面更广,挑战更大,可能的机遇也更多。国家应该从科技创新、新型出行方式、社会整体带动以及基于网联的集成创新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发展智能汽车的重大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