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多维度和系统性的,其内涵涉及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与技术、商业模式、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1.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电池、电机、电控的简单组合,也是汽车产品形态和产业生态的全面重塑,更是能源、环保与交通等体系的一场革命,系统的战略思考和清晰的顶层设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值关键的过渡时期,未来十年的发展将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终的成败,面对相互交织的多方因素和不断变化的复杂局面,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亟须重新梳理和全面布局。而战略设计的核心必须是,以确保长期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第一要务。
首先,必须设定科学机制,以法规手段取代财政手段,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调节企业资源向新能源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倾斜。例如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新能源、燃油消耗量和碳排放等多种积分制度的有效组合,倒逼企业加快形成新能源技术低成本产业化的能力。
其次,政府必须着力破除地方保护,集聚有限市场的规模效应。在这方面,建议取消地方自行发布的补贴目录,按照全国统一的目录兑现补贴,扫除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障碍;建议取消差异化极大的地方补贴,而是责成地方政府将等额资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使用环节,特别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做到有奖有罚,必要时启动问责制度,确保地方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
最后,政府应将其掌控的车辆全面实现电动化,包括公共交通、公务车、团体用车和物流、环卫等特种车,这是更优于财政补贴的市场培育措施。
2.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完备且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治久安的基石。在角色转换期,政府首先必须确保政策的系统性、延续性和透明性,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体系。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倒逼法规标准尽快覆盖原来的各种欠缺,包括电动汽车新商业模式的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电动二手车交易及处理,老旧电池的回收再使用等,形成更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例如在安全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标准,防止市场蓬勃发展态势下产业盲目扩张导致的安全隐患;在补贴方面,建立追责机制,对个别企业的“骗补”行为加以严惩;在产能利用方面,建议准入政策有所突破,鼓励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允许并鼓励后来者利用现有产能,避免重复投入。
其次,在加强立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执法,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监控,确保新能源政策体系执行到位。政策执行决定了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国家应深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因素,采取行政、法规和经济等综合手段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监管、补贴监管等必须严格持续。
最后,在一些涉及产业发展走向的关键问题上,建议政府尽快明确态度,出台科学的法规政策。例如,对待短途电动汽车的问题,限制与放任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应尽快结束“反复争论、没有结论”的状态,从速出台明确的短途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利用这一宝贵的契机,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3.产品与技术突破(www.daowen.com)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是解决国家的能源和环保问题,通过汽车动力革命助力国家能源革命。因此,在产业化补贴逐渐退坡的同时,政府不应减弱而是更应持续加强基础研发投入,确保在产品和技术方面逐步真正取得领先。在这方面,国家不仅应该主导电池、电机、电控等与新能源汽车直接相关的关键技术,更应加大对工业“四基”及整车共性技术的投入,提升车辆整体品质和性能。此外,信息化、智能化也是当今汽车产业发展的突出趋势和战略机遇,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既有同样基于汽车电子电控等共性的技术基础,也有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对于涉及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基础研发也必须高度重视,主导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进步,以期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合力,共襄产业转型升级大计。
在加强重点领域研发投入和激励力度的同时,建议政府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充分放开,不要有所偏向,而应保持技术中立,真正让企业根据市场规律和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例如,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在成本受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超过35%的节油效果,并可为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技术支持,对于类似技术,建议国家持积极鼓励态度。
4.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有巨大影响,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商业模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政府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应该加强研究、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加大投入,探索适合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有效模式,建立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对于产业中发展明显滞后的领域,很多时候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充分放开,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和创新力量进入,共同探索持续盈利的模式,培育宽松环境,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获得产业发展动力。
以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为例,首先,建议政府可以通过众筹、众包等新型模式,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协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加速普及;其次,在相关的补贴、融资、城建等政策上有所倾斜、适度超前,毕竟补贴产品的效果是临时的,而补贴设施,其作用是持续而累积的;最后,鼓励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充分发挥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通过这些措施,真正确保充电设施建设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为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
5.文化环境培育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品,目前的社会接受程度还很有限,民众对于续驶里程、充电时间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担忧。对此,国家应以多元手段宣传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及技术进步,培育适宜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文化环境,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广大民众中的吸引力和接受度。在政府直接助力角色日趋淡化的前景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文化基础。同时,更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国家长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明确态度,以吸引社会各方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产业走向成熟。
总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关键性的第二阶段,未来十年能否由政策主导成功过渡到市场主导,将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势。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新定位,一方面不再担任主角,而要逐步退出,另一方面仍要有所作为,确保形成稳定的市场规模。建议政府从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与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实现全面而系统的角色转变,以满足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诉求。
(本文根据赵福全教授2016年1月24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