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是四川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县”,是川南旅游的重要支撑。拥有“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的蜀南竹海,及蜀南花海、西部竹石林、七洞沟、佛来山等4A级风景名胜区。古淯井所在地双河镇是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名录,“文化创意示范镇”,“重点培育特色小镇”。是蜀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节点。
其次,从淯井所处地理看,开发淯井盐文化旅游可谓得天独厚。长宁县双河古城历史已逾千年,是古之淯州、长宁军治所。大山由云贵高原奔突而来,到达这里时已近尾声,凤凰山、金鸡山、马鞍山、笔架山如万马归漕,主山、护山、案山俱备,三泉(盐泉、温泉、清泉)齐涌,群山拱卫之中,砚石溪、狗跳溪、佛头溪、凤凰溪、冷水溪、磨刀溪、桃花溪等溪流从如黛的青山中走出,蜿蜒于肥沃的十八坝上,形成天然的沟渠,然后汇聚于平坝的北面,这里是一条诗意的江流——淯江的起点,更是淯井遗址所在。如果说导游向你介绍西安、南京的风水,你只能意会的话,那么,淯江这一独具特色的地理小环境则是看得见的风水地理,是看得见的中华山水文明。在这里你可“觅古城千年盐泉”,更可以“揽中华山水文明”。
第三,淯井文化积淀深厚。双河古城因盐而建,因盐而兴。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建羁縻淯州,大中祥符六年(1013),寇瑊在淯井监建寨栅,挖深、疏浚护城河以成监城始,作为县治(包括州府级的长宁军)治所已历1300多年。人文荟萃,有宋,长宁一)域入进士榜即有七人,明季,长宁成为蜀南文明之翘楚,有两榜眼周洪谟、李永通,周洪谟曾任礼部尚书,谥号文安,作为明季鸿儒名垂青史。进入近现代,无论是在辛亥大潮,还是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均可寻觅到淯井人的踪影。因而,元时即有经略史刘福诗赞长宁:“古来多士说长宁,文物衣冠照汗青。”[17]后人则以“长宁古称名郡,山川秀美,其民质朴,其俗淳厚,犹有古君子之遗风,或故数十年,或百年必诞生一二秀杰之士。”[18]
第四,淯井,许多文物古迹尚存。除淯井盐井遗址尚在外,有宋所建文庙、书院,明城墙,清及民国时期建成的古城古街,淯井文人骚客悠游之地如嘉鱼泉、笔架山、介湖、宝瓶山、小桃源等均可寻觅。起于宋的盐马互市,民国时期因锅巴盐而成的盐茶古道、古桥至今依然存在。因战争而遗留下来的古地名,如铜锣、三江口、泾滩、黄土坎至今依然保留在长宁这块土地上。曾参与那段血雨腥风战事的历史人物寇瑊、范百禄、赵遹(《宋史》均有传)都有关于长宁的诗文。历史的印痕已深深地篆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第五,古老的淯地——双河已是现代盐业的重要原料基地。1971年至1973年,四川省石油局川南矿区32114队钻探发现长宁县双河地区有大型岩盐隐伏矿床,岩盐厚240米。纯岩盐含氯化钠90%以上。色浅,多为无色透明,半透明及乳白色;深灰色岩盐层仅占盐层厚度的10%。为品位极高的大型岩盐矿床。目前长宁县盐卤年开采量已达75万吨[19]。
第六,淯井盐文化旅游开发已经起步。蜀南竹海已在花溪十三桥景区新的规划建设中,将“宗女”及赵遹的故事融入其中;与盐事战争相关的古战场遗址的规划建设正在进行。而古城双河,在经历了2019年6月那场大地震后,灾后重建中已将淯井盐文化的旅游开发列入了重建规划,并正在组织实施。
另外,双河特色小吃凉糕,已成规模,其影响深远。“双河凉糕”与自贡、泸州、成都、绵阳、重庆、攀枝花、乐山、内江、南充等9个城市的25 000家餐饮门店签署了供货合同,开创了凉糕消费市场的新格局。自驾去蜀南竹海,或者由宜叙高速经双河,在双河做一短暂停留,品味一下双河凉糕,已成为诸多游人及过客的极佳选择。虽然凉糕作为小吃不能成为旅游文化的支撑,但却是旅游的重要元素。
综上,我们看到,淯井盐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的条件也已具备。当然,其资源文化意义的深度挖掘、开发运行的模式等不属于本文展开的范畴,且留待方家与实践者吧。
【注释】
[1]作者简介:邹永前,男,四川长宁人,长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1987年评为讲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著有散文集《行囊》,文化随笔《神祇的印痕——中国竹文化释读》等,非虚构文学作品《淯井》即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2]郭正忠编:《中国盐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14页。
[3]〔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4477页。
[4]转引自民国《长宁县志》卷九,长宁县志办 1985年翻印,内部编印。
[5]〔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3406页。
[6]〔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转引自朱霞《从〈滇南盐法图〉看古代云南少数民族的井盐生产》,《自然科学史研究》编委会编《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第2期。(www.daowen.com)
[7]1949年前,淯井所在地为长宁县治所。
[8]吴天颖:《井盐史探微》,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页。
[9]〔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长宁军,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4481页。
[10]吉成名:《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91-93页。
[11]吉成名:《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第166-167页。
[12]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2页。
[1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01页。
[14]《宋史》卷三百四十八《赵遹传》,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908页。
[15]〔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16]〔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6页。
[17]政协长宁县委员会编:《长宁历代古体诗选》,内部印刷,2018年,第7页。
[18]民国《长宁县志》,长宁县志办1985年翻印,内部编印。
[19]长宁县四丰盐化公司提供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