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援助固原新长征路的福建工作队员林荣斌:践行使命的跋涉者

援助固原新长征路的福建工作队员林荣斌:践行使命的跋涉者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受福建省委组织部、莆田市委选派,林荣斌作为援宁第九批挂职干部的一员,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挂职学习,担任西吉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协助县长负责产业园区、闽宁协作、劳务培训方面的工作,分管宁夏吉德慈善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商业总公司。经多方考察,耐寒耐旱的油用牡丹成为首选。

援助固原新长征路的福建工作队员林荣斌:践行使命的跋涉者

林荣斌,男,现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党委书记。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受福建省委组织部、莆田市委选派,林荣斌作为援宁第九批挂职干部的一员,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挂职学习,担任西吉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协助县长负责产业园区、闽宁协作、劳务培训方面的工作,分管宁夏吉德慈善产业园(闽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商业总公司。

黄土坡上,漫山遍野的牡丹,在春风吹拂下,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干山枯岭,朵朵鲜花摇曳生姿,让人心旷神怡。成群结队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伙来观赏,比过年还热闹。

“世世代代生在这里,一直以为这黄土上啥都不长,没想到现在还长出了牡丹。”一个老人捋着胡须说。

“福建扶贫的县长来了,让咱把没见过的世面都见啊了。”一群女人边喊叫着拍照边说。

“这东西能干啥吗?”

“花可以观赏、美容,叶可以治疗血瘀病,价值可高呢。”

“过去人都养不活,哪还顾得上养花?现在日子好了,山上也长满了花。我看咱的日子也和花儿一样啦。”

一阵阵笑声,在绿水青山中荡漾,冲出山野,冲上云霄。

在西吉县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第九批援宁干部、挂职西吉县副县长的林荣斌正拿着手机,高声汇报,“昨天刚签了合同,总投资达30亿元,油用牡丹的种植将扩大到20万亩!这个大项目,对仍有近11万贫困人口的我们西吉县来说,太重要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放下手机,年初的一幕幕在眼前过电影:近年来,西吉县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山绿了水清了,但仍有数十万亩土地还没得到充分利用。经多方考察,耐寒耐旱的油用牡丹成为首选。年初,他和第九批援宁干部们,整整开了两天两夜的车,风雪兼程,赶到一千公里外的太原,精挑细选,才完成了任务。

他赶紧用座机边拨打另一个电话边思考:自己积极引进的、投资了30亿元的香港新融宇集团,在西吉20万亩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功了,油用牡丹种植也获得了成功,现在的任务就是抓宣传,重推介。下一步要继续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西吉土地、劳动力、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对口协作的重中之重。接下来的任务是,要确保总投资1000万元、首次引进中科院中植构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杂交构树1000亩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

整整忙了一个早上,一点多了,他才端起早都冰凉了的饭菜,就一口热水吃了起来。

福建人和西吉这片土地,有缘啊!

历史的风云际会,惊人巧合。80年前,六盘山上,长空列雁,红旗漫卷。闽籍子弟兵汇入红军铁流,从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和西吉将台堡,宣告胜利。

1997年4月,习近平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考察,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人口基数庞大等扶贫路上的一道道“关隘”,鼓励福建援宁扶贫干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同宁夏各族人民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做好对口扶贫协作,作出无愧于历史的突出贡献。(www.daowen.com)

有顶层设计,更要有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干部去落实。10多年来,六盘山下,闽宁携手,摆脱贫困。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一批批福建援宁人员,再度跨越千山万水,助力西海固脱贫攻坚。

林荣斌来到西吉,他与当地干部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将缺氧夜难寐、饮食不习惯等种种生活困难抛在脑后;殚精竭虑,寻找富路,种种工作难题一一化解。

首先是抓调研,筹资金,科学谋划帮扶工作。他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实地考察历届闽宁援建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闽宁协作项目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最后确定在特色产业帮扶、招商引资、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闽宁产业园区建设、劳动力素质提升(智力帮扶)、民生事业改善、两地交流互访等7个方面加大力度进行协作帮扶。接着,就充分发挥闽宁帮扶资金的撬动和倍增效应,共落实到位帮扶资金1150万元。

“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年,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毛泽东写下《清平乐·六盘山》,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长征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激励着林荣斌,和当地群众一起携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长征。

一定要聚合力量,脱贫攻坚。盘点工作,他发现,扶贫工作在历届队员们的努力下,已走上了正轨,抓质量求实效是关键,要在全面组织实施帮扶项目的基础上下功夫。于是,他确定了立足西吉县情实际,帮扶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路。主要以西吉县确定的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为抓手进行扶持。如,对偏城乡马铃薯交易市场、兴平乡综合农贸市场、王民乡马铃薯储藏中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马铃薯流通和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

在偏城乡曹垴村修建“闽宁路”3公里,有效解决了当地1000多名群众行路难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良好的赞誉。还着力推进闽宁产业园区建设,先后投入闽宁帮扶资金170万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了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韧性营养早餐饼干包装线建设项目、宁夏鸿威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台电子计算器项目和宁夏华晟塑业有限公司全生物降解塑料新材料薄膜等项目。

助力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闽宁(西吉)电子商务培训2期230人次。扶持马兰刺绣公司开展城乡贫困妇女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培训项目,共培训刺绣、编制、剪纸等学员2000人次。面向城乡富余劳动力开展木雕石雕、银雕等特色工种培训,向莆田市输送西吉籍务工人员121人次。援助宁夏闽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小微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培训中心项目,协调该公司与县就业局联合举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000人次。

一个个项目实现了,一个个任务完成了,老百姓暂时吃饱了穿暖了,但他的心却愈发沉重。扶贫不扶智,不能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自己的工作没有深入。

不变的是初心,改变的是观念,创新的是机制。扶贫工作,不但要从给钱给物中跳出来,还要积极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让西吉老百姓走上一条持续性富裕的路上来。乡村正在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乡村旅游呈快速发展趋势。于是,龙王坝走上了乡村旅游致富之路,他就将扶持吉强镇龙王坝村旅游扶贫项目以及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如今,走进西吉县吉强镇的龙王坝,就能看到各色农家院、窑洞宾馆、乡村科技馆、滑雪场、龙王寺庙群、错落有致的梯田……这些特色景观真实地体现着龙王坝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十载,村民们在黄土地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龙王坝获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第四批宜居美丽乡村、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基地等称号。龙王坝村能够实现从贫困村到脱贫致富先进村的华丽转身,不仅仅是村民自发创业的典范,也是扶贫工作的有力见证。

从福建来到宁夏,他把贫困地区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把这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苦干实干,用尽全力,改天换地。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和队友们接过了前辈交给的援宁工作接力棒,让协作扶贫这颗“金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他在挂职期间,成功地签约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44.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5亿元。在2015年分管招商引资工作期间,他和他的队友不但超额完成区、市招商引资指导性目标任务,还分别荣获自治区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和固原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

当西吉实现了全面脱贫的消息传来时,他一动不动,泪流满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多年来,福建、宁夏两省区干部群众始终遵循当年对口帮扶的16个字原则,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用水滴石穿的韧性,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在同心同德共建新家园的征程中,林荣斌为“闽宁模式”写下了特殊的篇章;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