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民生,落实对口援建工程项目。经过广泛调研、细致论证,他确定援建一批影响力大、关乎民生福祉的工程,共投入闽宁援助资金570万元。投入150万元建成一条宁夏(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区“闽侯路”;投入200万元协建建筑面积达10708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的隆德县闽宁体育馆;投入70万元援建建筑面积达4481平方米的隆德县第二幼儿园;投入80万元援建占地面积达140亩,安置移民204户847人的沙塘镇清泉生态移民新村;投入70万元援建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隆德县沙塘镇中心卫生院。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边陲,幅员辽阔,自然条件恶劣,全县总人口18.2万,其中贫困人口约6万人,占总人口的33%,当地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13年县财政收入9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虽为国家级贫困县,但其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六盘山西麓,西安、银川、兰州交汇处,交通便利,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曾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立足县情,扬优成势,他大胆借鉴福建发展经验,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提出“打绿色牌,唱特色戏,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打绿色牌”:借助隆德人文优势及六盘山资源环境,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唱特色戏”:扶优扶强药材、草畜、花卉三大特色富民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创立扶贫产业园区,有效对接种植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并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富县。该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
两年里,他借助自身掌握的资源,积极参与发展战略推动工作,投入175万元扶持了一批龙头种养企业;打造宁夏(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区,该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6.45平方公里,功能划分为特色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三大产业群,现招商已确定落户园区的项目13个,总投资32.7亿元,其中挂职干部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28.06亿元,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保健食品生产、中药材加工及制药、机械制造等行业,预计投产后实现利税2.61亿元。
本着“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他积极架设平台,推动两地政府、企业和民间等多层面开展对接交流。共邀请福州市人大、闽侯县党政代表团、闽侯县政协及其他社会团体、企业家代表团22批305人来隆交流考察,参观六盘山产业园,积极为园区发展建言献策;邀请隆德党政代表团、企业家代表团13批121人赴闽考察、交流、学习。双向友好互动,促进两地在更多领域、更广空间展开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访互学,吸引了9家福建籍企业来隆投资,促成厦门大学与隆德县开展教育结对帮扶,引进了隆德闽宁友好医院。(www.daowen.com)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所想、所需,深入开展一系列暖民心活动,共投入210万元资金服务民生。实施扶贫济困。援助8万元配置残疾人无障碍卫生设施;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30万元660人,向困难群体捐赠价值约300万元的棉鞋14000双;援助5万元购置51台彩电捐赠隆德敬老院,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落实就业帮扶。致力于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及劳务输出,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共援助35万元资金用于组织开展秦腔、刺绣、剪纸、餐饮、家政等各项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530人次;2013年通过用工介绍,有序向长三角、珠三角、内蒙古、新疆等地输出劳动力12300人,其中到福建务工人数达1312人。开展爱心助学。提供15万元资助6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援助9万元改善外来支教老师生活条件。施行医疗救助。积极联系福建东南眼科医院专家来隆德县捐赠医疗仪器,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促进两地在医疗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扶持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和利用生态文化资源,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努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隆德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并援助10万元用于隆德县旅游产业规划设计。援助95万元用于各级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援助5万元建设群众激情广场,邀请福州市开明画院来隆交流民间文化艺术,努力改善群众文化生活环境。
政府信息围绕服务改革、稳定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宣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两年来,他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完善政民互动信息平台和人员配备管理,全面建设“智慧隆德”,打造“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畅通信息通道,不断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让区域经济、社会动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使其更深入了解隆德实际,扩大视野,提升了履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