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数字更迭中实现小康梦——福建援固工作队员林智伟的见闻

在数字更迭中实现小康梦——福建援固工作队员林智伟的见闻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受组织委派作为福建省第五批援宁干部来宁夏西吉县开展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举国欢庆之际,一组组数字引起了满含热泪的闽宁协作第五批西吉挂职干部林智伟的思考。他们这些闽宁援固的队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数字更迭中实现小康梦——福建援固工作队员林智伟的见闻

林智伟,男,1967年2月出生,本科,经济师,中共党员,历任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计委副主任、计划局副局长、城厢区城南乡副乡长、霞林街道副主任、城厢区统计局局长、宁夏西吉县县长助理,现任莆田市统计局四级调研员。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受组织委派作为福建省第五批援宁干部来宁夏西吉县开展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5000年文明史,将翻开告别绝对贫困的一页,我们也将开启一个新的时间。在这条时间线里,脱贫攻坚在文化层面留下的意蕴与财富,将深远地影响中国。

在举国欢庆之际,一组组数字引起了满含热泪的闽宁协作第五批西吉挂职干部林智伟的思考。9899万是什么概念啊?如果参与世界各国人口排名,可以排进前二十,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人口。而这个2012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字,如今居然变成了“0”。翻阅统计年鉴,199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排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后,落后的幅度是30%。估计没人想到,30年后,这个国家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会有总计7亿多人摆脱贫困,世界减贫人口的70%都来自这里,全世界都在好奇:脱贫,中国为什么可以……

多年来,在宁夏西海固那曾被视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贫困地区,11批183名福建挂职干部大力弘扬着“接力攀登”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2000余名来自福建的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以“敢于牺牲”的精神,凝心聚力发光热;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的精神,搅热脱贫源头活水……虽然年龄不同、职业各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多年来,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等的奋力推动下,闽宁两省区20多个省级部门、80多个县级部门互学互助,101对乡镇、110对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形成“携手奔小康”的强大动力;积极争取结对帮扶项目,建设160个闽宁示范村,新(扩)建学校236所,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帮助宁夏培训教师近万名……

当一个个数字排着队扑入眼帘,当听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时,他兴奋地鼓掌,激动万分,百感交集:多么令人自豪啊,多么值得骄傲。因为,自己也是这1/183,也在24年中占有满满当当的2年。

往事也堪回首啊!当年,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在遥远的西海固艰苦奋战过,为整体脱贫做过踏踏实实的贡献。那片黄土地上,有太多太多难忘的故事,几天说也说不完,他满怀感情地回忆起来:

2006年7月,初次来到西吉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续多年的干旱,让这片焦渴的土地上,几乎寸草不生。山大沟深,缺衣少食暂且不说,没有水吃的日子漫长而煎熬。记得第一次下乡,沿着公路越走他心情越沉重。一路上,看不到人也看不到牛羊群,只看到三两间土坯房立在路旁。据说焦枯的土地上,就连野生动物们都不顾生命危险,从大山深处跑出来和人争水喝。

从波浪奔涌的闽江沿岸,到祖祖辈辈靠老天爷维持最基本生存的大山深处;从繁华的都市、气候宜人的地方,来到人类不适宜生存的地方。他们这些闽宁援固的队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是身体的严重不适应,干燥的气候、难懂的方言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仅仅几天大家嘴上就起了泡,闹肚子闹失眠,身体消瘦了很多。

在深深震撼的同时,他也深切感受了当地群众生存条件的艰苦和恶劣,感受了西海固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体会到了使命感和紧迫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对口帮扶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克服困难,不怕艰苦,真抓实干;一定要在西吉这片土地上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为扶贫攻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这人,不论干哪一行都踏踏实实,以实事求是为首要原则,以真抓苦干为基本作风。于是,他和他的队员们积极按照两省区、两县区的协作精神与要求,一边克服着水土不服带来的强烈生理反应,一边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迅速投身于抗旱救灾第一线,住在普通农户家的危房里,和村民挤在一张土炕上,喝着咸涩的苦水,吃着难以下咽的洋芋面。(www.daowen.com)

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爬滚打,深入调研,他发现,西吉县自然条件差,发展底子薄,不少群众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几乎没有自我发展生产能力。于是,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明确帮扶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本着立足实际、群众收益、突出重点、促进发展的原则,帮扶重点突出民生,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帮扶项目往群众最需要、最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方面倾斜。他决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通过多方奔走,组织实施了城厢区西吉县对口帮扶计划共四大类14个项目。

接着,他开始了整体部署、具体规划、分头行动、合力并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抓好主导产业的帮扶,筹资建设了新营马铃薯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助推草畜产业脱贫增收进程,招商改造西吉百货大楼。还围绕民生事业,抓好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的帮扶,联系支教帮扶,筹资支持多所小学及村卫生所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西海固的少数贫困百姓,长年经济拮据、收入微薄,形成了不思进取、懈于奋斗、满足温饱的心态,缺少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多数贫困户即使有脱贫的愿望,但思维受限,困守于几分薄地,想不出致富的渠道。针对这种情况,他认为,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就提出力争使每个农户常年稳定输出一个劳动力,把劳务产业作为抗旱灾、保增收、促稳定的朝阳产业。为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性,他和队员利用回乡争取项目,积极宣传西海固的人力资源优势,在积极协调下,不少劳务人员远赴福建务工。围绕农民增收抓好劳务合作,坚持政府主导、中介共同参与的劳务输送模式,组织输送劳务2000多人。这样的举措,既增加西吉农民收入,又缓解莆田企业用工紧张。

既然选择了援宁工作,就意味着无怨无悔;既然抱定了甘于奉献的思想,就意味着尽职尽责。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他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要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的地方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于是,积极筹划,牵线搭桥,围绕加强交流增友谊,搭建两地往来互访平台,积极筹备对口帮扶协作联席会,多次组织劳务考察团和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团,促进两地交流互访达到新的层次、新的水平。

那是西海固地区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一段时光,回想起那些为西吉发展魂牵梦绕的日子,回想起倾注了心血汗水和情感的日日夜夜,看着眼前的绿树成荫,城乡的繁荣发展,想到这样的成绩,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顿时感觉到无比幸福。

时隔多年,望着那一排排数字,他想起了那些与自己甘苦与共的西吉基层干部,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始终感染着自己。更忘不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特别是仍在西吉的队友,他们放弃了家庭团聚,放弃了妻儿老小,来到陌生的土地上,为别人能够吃饱穿暖而劳心劳力

一个片段在脑海中永远定格:来宁夏前,大家只听说西吉水比金子贵,但没想到如此严重。水质差,水又咸又苦,喝不惯就硬喝,也没什么,可南方人习惯了天天洗澡,怎么办?大家每周就集中来到自己的宿舍,拿着水桶接好水,躲在门后,用小盆舀水浇在身上浇一下子,擦擦身。自己呢?更是舍不得浪费水,用湿毛巾蘸水擦身的习惯就此养成。

一个画面在心底永远镌刻:两年的挂职即将结束,在欢送会上,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娃双手捧着一双鞋垫送给他。厚厚的鞋垫上,用丝线绣着“好人一生平安”。他是流着泪收下的,因为那是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高的褒奖。后来,这双鞋垫被他走到哪里都带着,时时刻刻提醒、鞭策着自己,一定要履行肩负着的社会责任,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做实事。

悠悠闽江,见证了新时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新篇章;巍巍六盘,见证了西海固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时刻。西吉,作为工作生活过的第二故乡,他始终关注着、牵挂着,当看到如今的西海固,尤其是西吉,不仅脱了贫,而且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生态风景美,人文民俗美,人民心灵更美。他欢喜、兴奋、快乐、幸福。

冰冷的数字最有情!因为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结着太多人的奉献与牺牲;每一组数据,都饱含着太多人的殷切期盼。在这些更迭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快乐自信的身影,一个个安逸富足的家庭,一座座美丽蝶变的村庄;是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给山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一批批扶贫人的小康梦,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创造的一个个新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