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千里,离开了浪漫的海滨家乡,张性魁来到了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山脉横亘在眼前,不同的地域风格让张性魁豪情万丈,信心满怀。
1997年3月,时任长乐市副市长的张性魁作为省委、省政府首批委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贫困县挂职的干部之一,赴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担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主要负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援宁工作。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挂职期间,省委常委、组织部的领导代表省委、省政府专程看望挂职干部,送来慰问与关怀,也给予张性魁工作悉心指导;福州市、长乐市党政领导也多次前往隆德县慰问挂职干部,并推动做好援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让张性魁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挂职期间,张性魁经历了一个边学习、边熟悉情况、边工作的过程。
在隆德县挂职期间,张性魁牢记援宁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克服困难,协助县长抓全面工作,并分管对口帮扶、劳务输出、经济协作、工业、乡镇企业等工作。初到隆德,张性魁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家乡对比是艰苦的。为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工作角色,张性魁跨过了陌生的工作环境关和语言关,认真学习当地扶贫攻坚政策,经常与县分管领导一道下农村、进企业,走访职能部门和乡镇,了解有关情况,共商帮扶举措;虚心向隆德县干部学习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帮助农民创造性地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力求为隆德县的发展找到一条弯道超车的发展之路。
工作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张性魁也都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征求领导意见后再做决定;遇到牵涉几个部门的工作问题,尽量多沟通、多协调。在领导班子的关心帮助下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张性魁对分管工作有了整体了解,为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基础。
隆德县地处宁夏最南端,海拔2200米,年均降水量仅70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达2000毫米,“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缺水成为困扰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难题。挂职期间,张性魁从解决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着手,真情实意为困难群众分忧。他从福建省争取到344万元扶贫资金,专用于隆德县农田基本建设和打井打窖。两年时间,共为当地打井打窖2500口,改善了人畜饮用水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饮用水难问题;针对当地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实施坡改梯2.5万亩,改善了农业种植环境。这两项工作改善了农业种植条件,提高了粮食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为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创造了条件。(www.daowen.com)
教育贫困是隆德县贫困的突出方面之一,校舍缺乏、设备简陋、师资不足。张性魁注意发挥好福建与宁夏对口协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向家乡各级党委、政府汇报隆德教育事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积极争取家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隆德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福建省、长乐市共投入120万元资金在隆德县兴建6所希望小学,解决了1800名儿童入学问题;福州市、长乐市还在隆德县投资70万元援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儿童入园难问题;长乐市妇联每年还筹措资金帮助20名贫困失学女童返校就学。
输出一个劳务人员可以脱贫一户。搭建好就业帮扶平台,就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为做好劳务输出,张性魁协调长乐市先后5次到隆德县招收近500名劳务人员赴长乐企业工作,并协调用工企业在实习期内向其发放保底工资,待其熟练掌握技能后再按绩效领取工资。针对部分劳务人员因不适应气候、饮食习惯而返回隆德这一问题,张性魁经常与长乐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联系,从帮扶的角度多做工作,引导企业对隆德务工人员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照,逐步消除其顾虑,尽快适应新环境,留在长乐安心工作。到闽工作的劳务人员不仅获得收益,也学到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了脱贫的信心,许多家庭因此实现了就业脱贫。为巩固劳务输出成果,长乐市政府还出资18万元为隆德县设立了驻长乐办事处,为常态化开展劳务输出、服务劳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隆德的两年,我也像其他干部一样,尽量为当地的老百姓办点实惠的事,无论在哪儿、在什么岗位,我都要发光发热,甘愿奉献自己的才华、精力和情感,显示自己的初心和担当。”回首挂职两年的风风雨雨,张性魁感慨万千。
欲问硕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在隆德县対口扶贫协作工作两年,张性魁没有辜负组织重托,较好地完成对口帮扶工作。2001年6月他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宁夏“双百”扶贫攻坚社会帮扶先进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