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计划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进程

实施计划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进程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下属的部委包括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等。实际上,总路线的执行力度大,速度快。如此,预计在1967年才结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国营企业在工商业中取得绝对优势。经过加速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但工业化的目标尚未达到。1956年是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不寻常的一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批评斯大林的严重错误。

实施计划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进程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和政务院(1954年9月改称国务院)参考苏联模式,设立了一些有关经济工作的部委[5],以管理行业内重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共中央下属的部委包括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等。隶属政务院(国务院)的部、委、局、办包括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地质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方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农业部、水利部、林垦部、国家建设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年度计划)、手工业管理局,等等。这些机构的设置时间不同,有的是由原来的机构改组而成的。比如,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从重工业部内分设出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随着以上经济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6]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结束。毛泽东在这一年9月24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现在开始要用10—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薄一波,1991)214—217。1953年6月1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明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7]。“一化三改”在1954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影响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实际上,总路线的执行力度大,速度快。1956年1月,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工商业公私合营。1956年4月,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初级形式的合作化。1956年底,手工业基本转变成生产合作社。如此,预计在1967年才结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国营企业在工商业中取得绝对优势。1957年,中央部委直接管理的企业猛增到9 300多个,大约占当年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6%,而工业产值接近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0%(汪海波,1998)169。自1958年起,许多地方手工业合作社升级为地方国营工厂或其他集体工厂。经过加速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但工业化的目标尚未达到。

1952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着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简称“一五”计划)。考虑到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化工等重工业,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周恩来刘少奇在1952年先后率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与苏联方面商讨经济、科技军事等援助事宜,并且就《第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向苏方取经。斯大林对中国的“一五”计划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同意帮助设计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并提供设备和贷款。1953年4月,苏方正式反馈对中国“一五”计划的意见,其要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础首先是重工业;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应降到14%—15%;技术人员数量增速应大于工人数量增速。中国政府合理吸收了苏方的意见,基本照搬了苏联在工业建设、计划管理、金融、统计等方面的做法[8]。到1955年,国务院按照15年过渡时期总任务的精神,开始组织讨论1953—1967年远景规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www.daowen.com)

1956年是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不寻常的一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批评斯大林的严重错误。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薄一波,1991)492。6—11月,波兰、匈牙利先后发生罢工、游行示威等严重事件。波匈事件的一个教训是如何处理国内矛盾。11月,毛泽东宣布要在全党开展一次新的整风运动,欢迎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顿作风。不过,鉴于“鸣放”过程中出现尖锐批评执政党等现象,毛泽东于1957年6月指示反击“右派”,进而重新判断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