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营工业的起步与崛起

民营工业的起步与崛起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3年,清政府设主管工艺、制造、铁路和采矿等产业的商部,但拿不出多少资源支持发展工矿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机器设备和其他工业产品进口锐减,这为中国民营资本发展工业扩大了市场空间。上海等地的一些工业家在战火中将企业迁往内地,以保存中国的工业能力。国民政府颁布《工业奖励法》和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生产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轻工业品和其他产品,及参与军工生产。

民营工业的起步与崛起

从1860年起,中国民间投资者在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少数地区创办了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的企业,从事小型船舶修造、机器修造、交通运输以及缫丝、纺织农产品加工、印刷等轻工业生产,有些技术骨干来自外商企业或官办的机器局。

清政府在1898年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鼓励发明创造及仿造国外产品。1903年,清政府设主管工艺、制造、铁路采矿等产业的商部,但拿不出多少资源支持发展工矿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机器设备和其他工业产品进口锐减,这为中国民营资本发展工业扩大了市场空间。上海的机器厂由1911年的数十家增加到1936年的251家,而全国(不含东北)的机器厂在1936年达到781家(陈真等,1961b)810—812。上海和其他少数城市的工厂能够仿制功率不大的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车床、刨床、铣床钻床冲床、印刷机、缫丝机、梳棉机、棉纺机、织布机、丝织机、针织机、碾米机、面粉机、水泵机械产品。然而,中国工业整体上依然很弱小,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远不及外国厂商[22],许多重要零部件和原材料依赖进口,在与外国厂商竞争中处于劣势。例如,1936年全国(不含东北)机器厂的资本总额仅有800万元,工人有27 000余人(陈真等,1961b)796,这只相当于工业化国家的一家大型机器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国民政府出台了《奖励工业品暂行条例》(1928年)、《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1932年)等政策。比这些政策更起作用的,可能是社会趋于稳定的态势。1927—1937年,被称为“黄金十年”,轻工业发展很快,相比之下,重工业的投资大、技术门槛高、设备复杂,民营投资参与建设的难度大。(www.daowen.com)

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这使中国的工业、经济和社会等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上海等地的一些工业家在战火中将企业迁往内地,以保存中国的工业能力。在国民政府的支持或组织下,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地的一些民营工厂逐步迁到四川、湖南、云南、广西、贵州、陕西等省,构建起战时后方工业基础[23]。国民政府颁布《工业奖励法》和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生产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轻工业品和其他产品,及参与军工生产。民营工业逐步发展壮大[24],克服了资金、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战时的需求,有的产品还替代了进口货。1938—1944年,国民政府经济部批准专利423项,大多属于局部改进并付诸实践,其中也有“一经实用,竟至失败者”(经济部,19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