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国企也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市场和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我国的国企有着30年计划经济的发展背景,其经营管理的模式、理念、制度都难免受到旧体制的影响,所以目前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淡马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较为落后
在中国国企中,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偏向于“行政管理”而非“资源式的管理”。许多国企仍把人力资源管理当成是事务性的工作,如干部考察、人员招聘、发放薪酬、短期培训等。他们没有储备人才和梯队人才的规划,而是眼前缺什么人才就限时招聘或借调什么人才,没有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规划、发展和利用。
2.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目前我国国企用人制度主要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用制,即以劳动合同的形式把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行分级聘用。人员的聘用主要是通过领导提名、人事部门考察、组织讨论的方式决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还没全面推行开来。国企不能很好地做到因事设职、因职择人,因人设岗、因人设事还时有存在。人员的升迁主要不是以实绩为准绳,而是以领导的主观评价为依据,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一方面造成了人才闲置和浪费,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发展。进人容易出人难是国企的普遍问题。(www.daowen.com)
3.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在国企中,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国企在薪酬分配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薪酬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差别不大。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不能有效挂钩,难以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
4.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人力资源需要进行投资,不断地进行培训,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国企对员工的培训没有长远规划,一般都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举办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往往限于岗位培训,对员工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培训表现出应付性、随意性、临时性,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由于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国企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造成培训低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