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教习俗和工作理念对属地化员工管理形成挑战
马来西亚分为三大种族,即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每个种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大不相同,由此带来了交流上的文化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价值理念不对称和风俗习惯不对称。当中国企业进入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时,亟待解决的就是沟通交流上的问题。马来西亚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每周五下午会进行聚礼祷告,如果在这段时间有紧急任务,他们也是不会执行的。在国内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被理解的,但是在伊斯兰国家,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如果不予以相应的尊重,企业可能面临社会的谴责,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当前,项目管理以及属地化管理依然延续的是国内的模式,造成了中马双方人员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本地员工的流失。
同时,马来西亚员工对待工作的理念大为不同:一是当地员工并不希望工作离家太远,因为他们需要照顾家庭;二是他们不赞同长期加班,周末对他们意味着“家庭日”,他们在求职时都会要求有周末假日和带薪年假,有时候这些可能成为他们的最低要求;三是工作态度,马来西亚从事建筑行业的主要是马来人,其次是华人和印度人,虽然建筑企业工资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但是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肯干肯吃苦的人的数量大大低于国内。
2.属地化员工管理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大部分中方管理人员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难免缺乏经验,靠着国内的惯性思维,容易碰到一些合同纠纷,特别是一些用工合同纠纷。例如,马来西亚对特定从业人员有保护机制,一旦这些受保护的人员觉得自身权益被侵犯,他们可以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诉,因对所在国法律及相关制度的不熟悉,中方人员往往会面临败诉和赔偿,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进入黑名单,面临停工和停业的风险。(www.daowen.com)
3.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
第一,缺乏符合当地企业的激励政策。属地化员工工作主动性不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他们逐渐会消极怠工。可是如果只是单纯地靠薪资去激励,效果也并不突出。以中交三航局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志鸥近两年的管理经验来看,员工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为看重,他们更希望被企业认同,并且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二,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机制。属地化员工希望在一家企业获得提升,不仅是薪资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马来西亚各行各业都需要执业资格证书,从业人员每年都要更新执照和证书,同时需要更多的证书和培训来提高自己。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长期的培养计划,将会导致员工的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