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唐时期中国人在叶调、室利佛逝等国移民的历史

汉唐时期中国人在叶调、室利佛逝等国移民的历史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素提的记载,是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所能找到的唯一足以证明唐代已有成批中国移民定居印尼的明确和可靠的文字记载。从汉代直至隋朝,以至唐朝的前中期,我国商人前往印尼从事贸易并且长期居留或者定居印尼的人数尽管不断增加,但成批移民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现象却直至唐末才出现,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同唐代中后期我国和别国航海、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汉唐时期中国人在叶调、室利佛逝等国移民的历史

根据我国《汉书地理志篇记载,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印度尼西亚已存在着一个叶调国,这可能是印尼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是当时的译名,它就是今日的爪哇。《佛国记》记载,晋义熙七年(411年),我国僧人法显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东归时,曾经过耶婆提国。7世纪(唐初),印尼社会开始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印尼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室利佛逝(Sriwijaya)于7世纪末兴起于苏门答腊东南部,占据海上交通要冲,其首都巨港(Palembang,又称巴邻旁)位于慕西河流域农耕地带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刘继宣、束世澂著) 引录了清代薛福成《庸·笔记》卷四中的一段记载:东汉时期,定海(今浙江省镇海县)有一位茂才(即秀才)被南粤(南越)“匪寇”抓走,逃出来之后,改业为商贾,租赁了一艘帆船遭遇风暴漂流到爪华岛(即印尼爪哇),通过刘氏宗谱发现因诛灭吕氏而受到牵连的西汉惠帝长孙及后裔辗转迁徙到爪哇岛刘庄定居,后一直传到清代。但这只不过是传说而已,连引录者也认为“此说虽恢诡可喜,然实无征”。1934年,荷兰考古学家海涅·赫尔德恩(Heine Geldern)在苏门答腊南部的帕塞玛(Pasemah)发现了史前时期的石碑雕刻,其风格与中国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之墓前诸石刻有相似之处。另在苏岛中部西海岸附近的科林芝(Korinei)古冢出土的诸明器(即随葬品)中,发现有一件陶器,上面写有“初元四年”的字样,证明是西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的制品,由此而推知公元前1世纪苏门答腊已有中国人定居[3]。基于科学严谨的考虑,李学民等认为,汉代虽然难以确切视为印尼华侨历史的开端,但可视为印尼华侨历史的序幕。

阿拉伯游历家马素提(Al Mas’oudi,一译马斯欧迪)撰写的《黄金牧地》(Les Prairus d’or,一译《金草原》),记载了马素提本人游历非洲、南亚、东南亚、中国时,在后晋天福八年(943年)途经印尼苏门答腊东南部沿海地区,看见那里有许多中国人从事耕种,尤其是在巴邻旁(巨港)一带,中国人最为集中,他们都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城(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之后,逃难至该地的。马素提的记载,是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所能找到的唯一足以证明唐代已有成批中国移民定居印尼的明确和可靠的文字记载。(www.daowen.com)

从汉代直至隋朝,以至唐朝的前中期,我国商人前往印尼从事贸易并且长期居留或者定居印尼的人数尽管不断增加,但成批移民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现象却直至唐末才出现,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同唐代中后期我国和别国航海、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