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印尼的民族多样性

印尼的民族多样性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尼西亚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印尼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印尼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爪哇文化常被誉为印尼文化的代表。华侨定居印尼后与原住民通婚,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种人。米南加保人至今仍在家庭中保留母系社会传统,是印尼唯一保留母系制传统的民族。米南加保人历来重视教育,是印尼文化素养最高的民族。

印尼的民族多样性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020年5月发布的《印度尼西亚国家概况》资料,印尼有2.62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尼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其他民族占26%(主要有华族约占4%、米南加保族约占3.4%、巴达克族约占2.4%、亚齐族约占1.4%等)。除了上述民族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Palembang)族、尼亚斯(Nias)族、门达威(Mentawai)族;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克(Dayak)族、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Bugis)族;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Makasar)族、托拉查(Toraja)族、米纳哈沙(Minahasa)族;巴厘岛上的巴厘(Bali)族;龙目岛上的萨萨克(Sasak)族;马鲁古群岛上的马鲁古(Maluku)族;等等。印度尼西亚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印尼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信奉基督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1.爪哇(Jawa)族

爪哇族约1.179亿人(根据印尼2.62亿人口和上文民族人口的比例折算而来,以下民族人口折算方法相同),绝大多数居住在中爪哇和东爪哇。居住在农村和沿海的爪哇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捕鱼业。居住在城镇的爪哇人主要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部门工作,其余为商人和手工业者。爪哇人在梵文的基础上于公元9世纪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爪哇语词汇丰富,有雅语、中等语和平民语之分,雅语又分为宫廷用语和长者用语,就连男性和女性使用的语言亦有区别。爪哇人性情温和,有忍耐力,举止谈吐斯文,待人热情诚恳,彬彬有礼。他们较能控制感情,较少喜形或怒形于色。他们做事一般不喜欢被人催促,协商和互助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作为印尼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爪哇文化常被誉为印尼文化的代表。而爪哇人的文化素质也较高,当今军政要员、文化名人等多出自爪哇,从历届的总统、副总统到内阁部长、军队的将领和各省的高官中,爪哇人占多数。

2.巽他(Sunda)族

巽他族约3668万人,主要居住在西爪哇,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为新马来人和后至移民的混血后裔。巽达人务农、经商、公务员者居多,与爪哇人相似。巽达语有雅俗之别,但不像爪哇语那样复杂。巽他族的文学历史悠久,印尼“班顿(pantun)”诗就出自这里。巽他族流行着类似我国新疆的阿凡提故事,称作“卡巴延”(kabayan ),该故事在印尼家喻户晓。格莱克木偶戏是巽他人独特的艺术形式,昂格隆(ang klung )及格查比(kecapi )是巽他人最喜爱、最富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巽他人感情丰富,性情乐观开朗,比较讲究实际。勃里安地区(万隆周围)女性皮肤白皙漂亮,因而人们习惯笼统地说巽达族出美女

3.马都拉(Madura)族

马都拉族约1965万人,主要集中居住在马都拉岛和东爪哇。马都拉族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语言属南岛语系西部语族,与邻近的爪哇语、巽他语和马来语相近,现通用印度尼西亚国语。马都拉族以勤劳勇敢著称,有着独特的斗牛和赛牛民族文化传统。马都拉人是传统的稻作民族,农业技术较先进,土地多为村社共有。当代马都拉人以务农、经商、畜牧业渔业为主,制革、制陶和编织手工业在马都拉较为发达。农村普遍建有清真寺,婚、丧仪式一般都由清真寺的伊玛目主持。

4.马来(Melayu)族

马来族约1960万人。马来族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沿海地带。马来人脸庞大都呈圆形,眼睛大,身材较高,皮肤呈浅褐色,头发卷曲或平直。到马来人家里做客应注意礼节,如果客人谦和、彬彬有礼,会被视作上宾加以款待;如果客人傲慢、不尊重主人或言行有失检点,会被怠慢,甚至被逐出门。马来人主要从事渔业和农业,普遍种植水稻、旱稻、捕捞鱼虾等。居住在城里的马来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或应聘成为企业员工。

5.华族(Keturunan Orang Tionghoa)(www.daowen.com)

华族约1048万人,自公元1世纪前后起就有中国人陆续到印尼定居,到15世纪初,定居印尼的中国人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华侨社区。明清时期,广东和福建沿海又有大批居民陆续流向印尼。华侨定居印尼后与原住民通婚,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种人。从地区分布上看,华侨华人集中居住在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厘等岛。华人数量较多的城市有雅加达、万隆、泗水、茂物、棉兰、巴东、巨港、坤甸、马辰、巴厘巴板、万鸦老、登巴萨及安汶等。

居住在城镇的华人从事工商金融业活动的较多,除按规定只准国家经营的钢铁、石油军工、航空等工业外,其他工业领域中的私营大企业多为华人开办。华人在商业批发和零售领域的作用非常突出,他们经营的商业网点遍及印尼城乡。在旅游和餐饮业,华人也占有重要地位。另有部分华人从事教育、科研、医务等工作。农村地区的华人主要经营蔬菜养殖业。华人中贫富差距较大,巨富仅占极少数,大多数则是中产阶级和小商贩。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华人,生活水平基本上与当地原住民相同。

6.米南加保(Minangkabau)族

米南加保族约890.8万人,其使用的语言是米南加保语,属于马来语的一种,不少词语与马来语的近似。他们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南部,集中居住在巴东高原地区。米南加保族以农业和经商为主,有离乡谋生的传统,经济文化发达。“米南加保”的词义是“牛的胜利”,据说是为了纪念因斗牛胜利而击退侵略者,他们把“牛的胜利”作为本族的族名。米南加保人至今仍在家庭中保留母系社会传统,是印尼唯一保留母系制传统的民族。他们流行入赘结婚,母亲在家庭事务中占有主导和支配作用,父亲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发言权而无裁决权;而舅父在米南加保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有权参与姐妹家庭中的各种事宜。米南加保人历来重视教育,是印尼文化素养最高的民族。在印尼近代及现代的政治名人及学者中,米南加保人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少现代著名文学作品都出自米南加保作家之手。

7.巴达克(Batak)族

巴达克族约628.8万人,集中居住在苏门答腊北部多巴湖周边地区,主要以农耕、捕鱼为生。该族1500 年前就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和习俗。巴达克族实行的是典型的父系制,有完整的父系家谱和族谱,至今还在延续。巴达克人十分好客,如果到巴达克人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把客人留下就餐。巴达克人能歌善舞,多巴湖地区是印尼民歌发源地之一,当地民歌的曲调深沉委婉,深受大众的喜爱。20 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的《星星索》《宝贝》等就是巴达克民歌。巴达克族妇女喜欢穿黑色长衫,用黑布裹头,平时喜欢佩戴金银首饰;男人喜欢边听音乐边下棋。

8.亚齐(Aceh)族

亚齐族约366.8万人,集中居住在苏门答腊北端,以务农、经商和放牧为生。亚齐族妇女与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家庭中,妻子不会俯首听命于丈夫,这可能是受到历史上妇女曾长期执掌亚齐朝政的影响。16、17世纪时,亚齐曾先后由4名女苏丹执政、3位女大臣辅佐苏丹、1位巾帼英雄担任海军统帅。这在印尼其他民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亚齐人善于交际,但并不过分讲究排场,他们的衣着和住房都称不上奢侈华贵。亚齐族积攒财富的方法过去也有别于印尼大多数民族,他们一般只存金条,不存现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