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同时期缅甸处于阿瓦王朝(1364—1555年)、白古(勃固)王朝时期(1287—1531年)和东吁王朝(1531—1752年)时期。同时期,北方(上缅甸)有掸族的阿瓦王朝,南方(下缅甸)有孟族的白古王朝,阿瓦、白古南北对峙,进行战争。面对北部强大的明朝帝国,为得到明朝的支持,阿瓦和白古双方极尽拉拢明朝。在16世纪中叶之前的近两200年时间内,明朝趁此与缅甸各割据势力建立和保持了一种类似藩属的密切关系。东吁王朝起先与白古(勃固)王朝、阿瓦王朝两国结盟,16世纪时灭此二国。贡榜王朝(1752—1885年)为缅甸最后的王朝,它统一了全缅甸。1885年,英国消灭缅甸贡榜王朝,1886年1月1日,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1942—1945年日本占领和殖民缅甸,日本战败后又遭受英国殖民统治。
随着中缅两国交往的增多,迁移缅甸的中国人数量较前代有所增加,但因从事贸易,不少贾商来回往返,萍踪不定,数量难以估算。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云南巡按谢朝宣奏:“臣闻蛮莫等处,乃水陆会通之地,蛮方器用咸自此出,江西、云南大理逃之民多赴之。”[5]弘治年间,有江西、云南之民逃亡缅甸阿瓦王朝八莫。值得一提的是,迁移缅甸的中国人在隆庆年间就已形成自己的聚集区。明人朱孟震的《西南夷风土记》记载:“江头城外有大明街,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而三宣六慰被携者亦数万。”[6]缅甸阿瓦王朝江头城已出现中国人的聚居地——大明街,即唐人街,足见华侨华人聚居地的兴盛。当时在缅甸的并不只是滇人,也有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籍贯者,且人数已达数万。而从“缅甸、八百、车里、老挝、摆古虽无瘴而热尤甚,华人初至,亦多病,久而与之相习”可知,在这些地方都有中国人留居,说明该时期在缅甸的中国人并不只在滇缅边境活动,活动范围有所扩大。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居缅的中国人,有的已经进入当地上层社会,作为通事(翻译官)任职于缅甸宫室。另外,明缅北地区各土司多蓄有汉人为幕僚,以应付朝廷之计,其中不乏像岳风这样的“叛国”之徒。据《明史》载,广西人陈安者,初为郡吏,亡命入缅,应履信任之,署为丞相,教以侵掠疆土之计。这类人未见姓名者尚多,大都留居缅境不返。明末清初时,南明永历皇帝被清军追击,大量的随从和云南边民随永历帝避难缅甸的东吁王朝。后来,南明旧将李定国、白文选率领部下入缅迎驾,最终他们大都散落在上缅甸,主要从事农业和矿业,与缅甸当地妇女通婚,经过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华人移民集团“桂家”和“敏家”。
康熙年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后被清军镇压下去,吴三桂的很多部下为了躲避清政府迫害,逃到缅甸东吁王朝成为华侨。雍正年间,清政府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由于损害了当地人民的利益,云南镇源、威远等地的人民开展了反对改土归流的斗争。反抗斗争被清军镇压下去后,这些人又遭屠杀,不少云南等地兵民逃到缅甸东吁王朝。乾隆时,发生过两次中缅战争,这与缅甸华侨人数的增加也有关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统兵两万五千人征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付恒又发兵数万。战争结束后,“中国战俘凡两千五百名,仍羁缅京,或事种植,或事工艺,娶缅妇为妻”。此外,在战争期间,必定还有一部分清朝官兵散落在缅境贡榜王朝,成为驻缅华侨。到缅甸的华侨除了政治(战争、逃难)、经济(经商、开矿)等原因外,还有的是出于血缘姻亲关系。有部分华侨经多年经营,在缅甸有了产业,需要子女前往继承,也有的是因各种亲戚关系,跟随前往侨居。华侨初到缅甸,行陆路比较方便,而且多数为云南人。(www.daowen.com)
到了19世纪,尤其是第一次英缅战争前后,从海路到缅甸的广东、福建等省的华商逐渐增加。意大利天主教徒圣基曼奴神父在《缅甸帝国》一书中,曾记载第一次英缅战争前缅甸华侨的情况:“从云南、广东和中国其他地区来的富商,以至于从海峡殖民地来的华侨,都已在很早以前留居在缅甸,并且渐渐繁衍,遍布全国。有许多村落中的巨室,都是华侨。”这说明当时从海道来缅甸的华侨很多,分布范围也很广。经过多年的经营,有少数人已发展为富户。1893年清政府解除禁海令,允准国人出入,福建人“下南洋”的大潮被再次唤起。早期闽侨赴缅大多为年轻男性只身前往,主要原因在于:①鸦片战争后,福建传统社会经济遭到很大冲击,当时闽南很多地方恶人横行,社会动荡,百姓谋生困难。②1885年上下缅甸“合并”后,缅甸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外来移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1900年前后缅甸人的抗英斗争减少,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在上述推拉力作用下,当时很多年轻人纷纷外迁缅甸谋生,成为第一代闽侨。
民国以来,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定居缅甸各地。自1911年起,英属缅甸政府每隔十年做一次户口调查。根据英属缅甸政府公布的户口调查统计,旅缅华侨人数逐渐增加,到1931年达到194000人[7]。根据1931年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缅甸华侨的职业构成如下:商人占41%,木匠、铁匠和皮革匠占38%,半熟练工人占9%,写字先生占5%,其他职业占7%[8]。缅甸云南籍华侨华人占35%,福建籍占26%,广东籍占17%,湖北、山东、浙江等省籍占22%。由于地理相接和经商等原因,历史上有大批回族人移居缅甸,这些回族华侨在云南籍华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1931年英属缅甸政府的调查,居住在缅甸与云南交界地区的云南回族,1921年有1517人,1931年有1106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内战火连绵,大量中国人逃往缅甸避难。自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起,出入滇缅边境的华侨大幅增加。1940年中国驻仰光总领事馆估计,缅甸华侨约有30万人。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一些旅居缅甸的华侨回到祖国。1945年日军战败后,不少华侨回到缅甸,加上中国远征军人员有相当数量流落缅甸,这时华侨数量变化比较大,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些报刊发表华侨在缅约三十余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