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东南亚民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缅甸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如何,众说纷纭。这跟缅甸在殖民统治时期还不具备全面普查缅甸民族的条件,而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内战不断、少数民族地方割据的情况有关。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8年以来,在缅甸官方文件以及政府官员的讲话中提到缅甸的民族,都说“缅甸有135个民族”。这种说法源于1983年缅甸进行人口调查时划定的民族表。根据这种划分法,缅甸境内的民族被分成8个支系,各支再分若干种分支,共135个民族。但是,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年5月公布的缅甸国家概况资料,也沿用缅甸有135个民族的说法,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和孟族等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1.缅族
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年5月的缅甸国家概况资料,2020年4月缅甸人口5458万,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约为3547.7万。缅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民族。缅语有7种方言,各方言间差别不大,可以互相沟通。缅语通行缅甸全国,是缅甸的国语。缅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辅音字母与元音符号相拼而成。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缅人。缅族人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个头不高,肤色呈棕色。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缅族在缅甸7个省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在极少数民族邦中也有广泛分布。
缅甸官方划分的缅族包括缅巴玛(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约(Yaw)、耶本(Yabein)、克都(孔姑,Kadu、Konku)、格南(Ganan)、萨隆(Hsalon)、蓬(Phon、Phun)等9种分支民族。缅族为缅甸的历史上,先后三次统一了缅甸,对于推动缅甸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缅族为缅甸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这些方面也远比缅甸其他民族发达,对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影响。缅族主要从事农业耕种,水稻种植技术较为先进。其居住区物产丰富,伊落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有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米,水稻产量占缅甸水稻总产量的2/3,被誉为“缅甸粮仓”。此外,缅族还种植棉花、花生、豆类、芝麻等作物。
2.掸族
掸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缅甸境内有掸族人口约462.8万,占缅甸总人口的约9%。掸族的掸语属东亚(汉藏)语系,有暹罗(泰国中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大泰(缅甸中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印度东北部)三大方言。掸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掸族先民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长创制了掸文。掸族人主要分布在掸邦、克钦邦、克耶邦、克伦邦、曼德勒省、实皆省以及仰光等地。掸族起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在掸族先民活动的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其中,“玉水坪文化遗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通甸镇)经鉴定至少有10000年的历史,“塘子沟文化遗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经鉴定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从出土的房屋遗迹、用火遗迹、劳作工具、动物化石等各类实物都可以看到掸族先民翔实厚重、形象鲜明生动的无字史书。
缅甸官方划分的掸族分支民族共33种,即掸(Shan)、云(老,Yun、Lao)、桂(Kwi)、频(Phyin)、达奥(Tha-o)、萨诺(Sanaw)、勃雷(Palei)、茵(ln)、宋(散,Son、Hsan)、卡姆(克木,Khamu)、果(阿卡—意果,Kaw、Akha-l-kaw)、果敢(Kokant)、坎地掸(Khanti Shan)、贡(空,Gon、Khun)、当尤(Taungyo)、德努(Danu)、伯朗(崩龙,Palaung)、苗(Myaungzi)、茵加(Yingya)、茵奈(Yinnet)、小掸(Shankalay)、大掸(Shdngyi)、拉祜(Lahu)、仂拉(Lwela,即佤族)、茵达(lntha)、艾对(Aittwe)、勃欧(东都,Pa-o、Taungthu)、傣仂(Tainlwe)、傣连(Tainlyam)、傣龙(Tainlon)、傣雷(Tainlei)、迈达(Maintha)、木掸(Mawshan)。实际上,掸族与泰国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hai)、越南的泰族(Thai)、老挝的佬族(Lao)、中国的傣族(Dai)、印度的阿萨姆族(Assam)属分布在不同国家叫法不同的同一个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因此,缅甸各地的泰民族并不承认缅甸官方的民族划分,对外均统一自称“泰(Tai)”,缅族人称其为“掸(Shan)”。
3.克伦族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缅甸第二大少数民族。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克伦族人口约359.9万,占缅甸总人口的7%。克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伦语支。克伦语与缅语、钦语等语言有亲属关系。克伦文是拼音文字,早期的克伦文分为斯戈克伦文和波克伦文两种。斯戈克伦文于1832年由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依照缅文创制,同年他还创制了波克伦文。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克伦族与缅甸族同源,都是从中国西北南迁来的羌族,属于蒙古人种,进入缅甸的时间比缅族还要早一些,大约于公元1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克伦族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克耶邦,还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在孟邦、丹那沙林省、仰光省、勃固省、克耶邦等省邦也有分布。克伦族最明显的特征是,女性以长颈为美,女性无论老幼颈部皆固定十几根到数十根金环或铜环,以拉长颈部。
缅甸官方划分的克伦族包括克伦(Kayin)、白克伦(Kayinphyu)、勃雷底(勃雷齐,Paleiti、Paleipwa)、孟克伦(Monkayin)、色郭克伦(SakawKayin)、德雷勃瓦(Taheipwa)、勃姑(Paku)、木奈勃瓦(Mawneipwa)、勃外(Bwe)、勃瓦(Mpowa)、勃克伦(Pokayin)等11种分支民族。克伦族有按居住地区起名的,也有按服色确定称谓的。按地区命名的,如居住在山区的克伦族被称为“山区克伦”,居住在平原地区的被称为“平原克伦”;与孟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称为“波克伦”或“德楞克伦”;与缅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称为“斯戈克伦”。以服色称谓的,如喜欢穿用儿茶染的红外衣的克伦人被称为“红克伦”,喜欢穿白衣服的克伦人被称为“白克伦”,喜欢穿黑衣服的克伦人被称为“黑克伦”。
4.若开族
若开族是缅甸的第四大民族,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若开族人口约154.3万,占缅甸总人口的3%。若开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属何种语支至今仍有争议。若开族有5种次方言,语法上若开族方言与标准缅语基本相同,两者仅在发音和用词上稍有差别。若开族使用的文字为标准缅文。古若开人是雅利安人与黄种人的后裔,他们于公元前20世纪从印度东北地区迁入若开境内,文化上带有雅利安文化特征。若开族主要聚居在西部若开沿海地区。
缅甸官方划分的若开族包括若开(Yakhain)、克曼(Kaman)、卡密(Khamwi)、岱奈(Dainnet)、玛尔玛基(Mayamargyi)、谬(Myo)、德(Thet)等7种分支民族。若开族由于地理位置与印度接近,其文化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若开族最有名的传统佳节是一年一度的划船节。每年4、5月间,正是若开人的秋收时节。若开人在此时举行划船节,也有庆贺丰收之意。(www.daowen.com)
5.孟族
孟族是缅甸的第五大民族,是缅甸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据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孟族人口约102.8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孟族有自己的语言,孟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据文字学家考证,孟文由产生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的南印度帕瓦那字母演变而成,4世纪后孟文被大量地应用于碑铭。孟文一度在缅甸影响很大,缅文字母便是依据孟文字母创制的。孟族是缅甸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公元元年前后,孟族由中国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孟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孟邦、克伦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
缅甸官方划分的孟族只有孟(Mon)一种分支民族。在众多土著中,孟族被缅化得最彻底。在缅甸三角洲地区,孟族混血男女最多。孟族的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对缅族的影响很大,孟族文化对缅族文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十分深远。孟族的许多传统文化节被缅甸许多民族吸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孟族的传统节日与缅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是“布瓮节”和“放火船节”。
6.克钦族
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据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克钦族人口约100万,约占缅甸总人口的2%。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与古汉语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也有明显关系。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克钦文字由19世纪末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首先创制,后几经完善,现已固定成型。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人体特征与中国汉族相近,相传为炎帝分支。“克钦”是他称,自称为“景颇”“班阳”等。克钦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克钦邦、掸邦、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
缅甸官方划分的克钦族分支民族共12个,即克钦(Kachin)、克尤(Kayo)、德朗(Dalaung)、景颇(Gyeinphaw)、高意(Gawyi)、克库(Kakhu)、杜茵(Duyin)、玛育(劳高,Mayu、Lawgaw)、耶湾(Yawan)、拉希(拉漆,Lashi、Lachit)、阿济(Azi)、傈僳(Lihsu)。
7.钦族
钦族是缅甸第七大民族,据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钦族人口约100万,约占缅甸总人口的2%。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钦族有自己的文字,但使用范围很小,行政办公用语及教学用语多用缅文。钦族先民大约在公元2世纪前后从中国南迁至缅甸户拱地区,随后继续向南转移,大约于13世纪到达亲敦江流域,几经辗转流徙,之后又于14—15世纪被迫迁至西北部山区钦山山脉定居,即今日缅甸的钦邦。主要分布在钦邦、实皆省、马圭省、勃固省和若开邦。
缅甸官方划分的钦族分支民族共53种,即钦(Chin)、梅台(Metai)、克岱(旧译卡随,Kathe)、萨莱(Hsalai)、克林都鲁些(Kalintaw-Lushe)、克米(Kami)、奥瓦克米(Aw-Wakami)、润挪(Khawno)、康梭(Khaungso)、康塞钦(Khaunghsain Chin)、卡瓦西姆(Khwahsim)、孔立(西姆,Khunli、Hsim)、甘贝(Ganbe)、贵代(Gweite)、阮(Nywan)、西散(Hsisan)、辛坦(Hsinhtan)、塞丹(Hsaintan)、扎当(Zataung)、佐通(Zohton)、佐佩(Zophei)、佐(Zo)、赞涅(赞尼亚,Zanhnyat、Zanniyat)、德榜(Tapaung)、铁定(Tihtein、Tedim)、德赞(Teizan)、达都(Tado)、多尔(Tawr)、定姆(Dim)、岱(茵都,Dain、Yindu)、那伽(Narga)、丹都(Tandu)、玛茵(Mayin)、勃南(Panan)、玛甘(Makan)、玛乎(Mahu)、米延(玛雅,Miyan、May-ar)、米埃(Mi-e)、门(Mwin)、鲁鲜鲁些(Lushain-Lushe)、雷渗(Leimyo)、林代(Linte)、劳都(Launt- htu)、莱(Lain)、莱佐(Lainzo)、巴金姆(玛尤,Parkim、Mayo)、华尔诺(Hwarlngo)、阿努(A-nu)、阿南(A-nan)、乌布(U-pu)、林杜(Lyintu)、阿休钦(AshoChin)、养突(Yaunghtu)。
8.克耶族
克耶族是缅甸的第八大民族,据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克耶族人口约51.4万,约占缅甸总人口的1%。克耶族原称克伦尼,1951年10月5日,缅甸政府根据该民族的意愿改为现称。克耶族是克伦族的一个支系,克耶语属于藏缅语族克伦语支。克耶族人原本没有文字,1949年才利用缅文字母创造了克耶族文字,但至今使用仍不太普遍 ,基本上仍使用缅文。克耶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克耶邦和克伦邦。克耶族人体特征与克伦族相似,都是一支由古克伦人发展而来的民族。克耶族女人与克伦族一样都是自5岁开始在脖颈上套铜环,直至累积约33厘米高。
缅甸官方划分的克耶族包括克耶(KayIn)、泽仁(Zayein)、巴叶(格约,Paye)、克延(勃当,Karan、Padaung)、玛努玛诺(Manu—manaw)、茵达莱(Yintale)、茵多(Yindaw)、给扣(Geikho)、给巴(Geiba)等9种分支民族。克耶族十分迷信,事无论大小,几乎都要用鸡骨占卜,因此特别重视养鸡。克耶族的铜鼓制作精美,其铸造铜鼓的历史已超过500年。此外,克耶漆器在缅甸也非常有名。克耶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文化上深受掸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