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目前有50个民族。老挝的民族状况有两个特点:一是老挝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二是老挝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是跨国民族,如泰族人跨泰国和老挝、苗族人跨中国云南和老挝等。
老挝语是老挝官方语言,属汉藏语系,老挝文是拼音文字,共有49个辅音,29个元音,6个声调。老挝文字与泰国文字大同小异,是在梵文和巴利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65%的老挝人信奉佛教,1961年老挝《宪法》规定佛教为国教。有15%的老族人和老听、老松两大族系的诸多民族以及不少泰族人信仰原始拜物教。老挝的天主教徒大部分是泰族和越侨,信奉基督教(新教)的以苗族居多。
1.老挝民族的划分与识别
老挝到底有多少个民族?这是个很难精确回答的问题。依据不同的民族划分与识别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老挝独立后,政府曾做过民族识别与划分工作。1968年,老挝革命政权把老挝的各个民族划分为3个系统68“份”(部族):佬龙系统10份、佬听系统43份、佬松系统15份。根据1975年的研究资料,当时老挝自报的民族名称有750多个。1983—1985年,老挝自报的民族名称达820个,经过研究整理,剔除重复的,还有近200个。1985年,老挝民族研究工作者经过反复考证,最终确定老挝有47个民族。1986年6月,该研究成果得到了老挝党中央政治局的认可。1995年老挝人口普查统计表使用的就是这一成果。2000年8月,老挝中央建国阵线召开了关于老挝族群名称的专门的讨论会,确定老挝有49个民族,共分为4个族群:佬泰族群、孟-高棉族群、汉-藏族群和苗、瑶族群。
2005年老挝政府出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各族群》,首次以正规文献的形式公布了本国民族数目。依据该文献,老挝有49个民族,共分为四个族群:佬泰族群、孟-高棉族群、汉-藏族群和苗-瑶族群。其中老泰语族群包括佬(Lao)、泰(Tai)、润(Nhuan)、央(Yang)、普泰(Phuthai)、泰泐(Tai Lue)、些克(Saek)、泰纳(Tai Nue)。孟、高棉语族群包括:阿拉克(Arak)、克木(Khmu)、巴莱(Pray)、兴门(Xiangmon)、尔都(Oudu)、拉蔑(Lamet)、叁刀(Samdao)、卡当(Katang)、玛龚(Makong)、德里(Tri)、达奥(Taoy)、日鲁(Yru)、达伶(Trieng)、布劳(Brao)、卡都(Kadu)、奥衣(Oy)、卡伶(Krieng)、色当(Sedang)、雅珲(Nhahun)、拉维(Lavy)、巴科(Pakoh)、高棉(Khmer)、都姆(Toum)、克里(Kri)、温(Ngon)、毕(Bid)、朋(Phong)、艾(Nheg)、芒(Moy)、蔷(Cheng)、隋(Suoi)。汉-藏语族群包括巴拿(Pana)、阿卡(Aka)、拉祜(Lahu)、西拉(Sila)、哈尼(Hani)、倮倮(Lolo)、普内(Phunoi)、贺(Ho)。苗-瑶语族群包括苗(Hmong)、瑶(Yao)。
关于老挝民族划分的“三分法”有不同的说法。蔡文桩在编译老挝民族研究院坎平·堤汶达里的《老挝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成员》论文译注时谈到,老泰语族俗谓“老龙族”,孟-高棉语族俗称“老听族”,苗-瑶语族和汉-藏语族俗称“老松族”。1949年,凯山·丰威汉在老挝伊沙拉部队成立的大会上宣布:老挝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要消除歧视少数民族的思想。在这次大会上,他把苗族改为老松族,佧族改为老听族。依据老挝独立运动领袖们的观念,民族群体形成的主要标准是共同的地理居住条件、相似的经济和文化模式、相同的社会发展水平等。依据这一标准,老挝的人口被分为三个大的民族:居住在平坝地区、山坡上、山顶上的民族,分别统称为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在这个“三分法”里,三个民族的前面都加了一个“佬”字。这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倾向,表明老挝独立运动领导人想以模糊民族差别的方式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最终实现民族融合。
2.老挝佬族和华裔民族介绍
(1)佬族(Lao)
佬族,一般是指老挝境内的傣泰民族(泰佬民族),是老挝的主体民族。“Lao”(佬族)原称“Tai”(泰族),老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后,老挝当权者为区分泰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Thai”(泰族),遂将“Thai”(泰族)更名为“Lao”(佬族)。老挝的佬族实际上与泰国的“Thai”(泰族)、柬埔寨的“Thai”(泰族)、越南的“Thai”(泰族)、缅甸的“Shan”(掸族)、中国的“Dai”(傣族)、印度的“Assam”(阿萨姆族)是分布在不同国家、自称不同的同一个民族,自称的发音均介于“Dai”与“Thai”之间,越往北发音越接近“Dai”,越往南自称越接近“Thai”。
(2)苗族(Meo或Hmong)(www.daowen.com)
苗族主要分布在波里坎赛省坎哥县以北的广阔区域内,以上寮川圹、琅勃拉邦和桑怒三省人数最多,其中以川圹省为中心。该省东部的农黑县苗族是最早的一支。苗族起源于中国的四川、贵州、云南,他们自称河蒙(Hemong),主要有三个支系:白苗(Mongkhao)、花苗(Monglay)和黑苗(Mongdam),白苗人数最多。苗族在宗亲关系方面十分密切。他们迁入老挝的方向和年代各不相同,居住地区广阔,民族意识十分浓厚。这些特点不仅存在于老挝的苗族中,而且存在于其他国家的苗族中。
(3)瑶族(Yao)
瑶族从中国南部迁入,他们迁入老挝主要是经过丰沙里省北部的虎头寨(Voththechay),有一部分经过越南西北和缅甸东北地区。瑶族自称“由民”(Yumian)、“瑶民”(Yiaomian)或“由门”(Yumun)。在越南,他们称作“瑶门”(Yiumen),这是所有瑶族的称谓。老挝的瑶族不像越南那样有许多支系,只有一部分称作蓝靛(Lenten)。老挝瑶族分布在万象省和上寮各省,如琅勃拉邦、沙耶武里、乌多姆赛、南塔、波高和丰沙里。
(4)贺族(Ho)
贺族人自称“汉族”或“汉家”,居住在丰沙里省北部,来自中国。为寻找谋生地和逃避战争及中国封建主的压迫剥削而迁入老挝,他们的主要经济形态是游耕旱地(经营挖掘地和犁耕地),劳动工具和耕作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主要农作物是稻谷、玉米等。瑶族、贺族使用古汉语,但水平不高。他们信鬼,崇拜祖先魂灵。他们组织父系小家庭,宗亲关系十分密切,族长作用十分重要。
(5)阿卡族(Aka)
阿卡族又称戈族(Ko),居住在上寮老—越、老—中、老—缅和老—泰边境地区,老挝阿卡人多数起源于中国西南和南部,一部分起源于缅甸东北景栋,入老定居大约有150年了。
(6)拉祜族(Lahu)
拉祜又名拉胡纳(Lahuna)、慕梭(Muse),生活在南塔省孟弄县的景谷、孟盟和波高省的会晒。起源于中国南方,定居老挝大约有200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