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人在越南的贡献及其重要作用

华人在越南的贡献及其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华人在开垦荒地、建造港口、开发矿山、修建道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早期经济的开发

早期移民的华人,带去了中国当时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航海及贸易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众多的华人就是凭借着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发建设越南家乡。据越南史籍记载:1671年,莫玖率众开发河仙地区。1679年,龙门总兵杨彦迪、副将黄进率部经越南中部岘港进入美萩(定祥)进行开发;高雷廉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率部进入边和地区。他们“辟田地,构铺舍,清人及西洋日本、阁婆(爪哇)诸国商船得凑集,由是汉风渍于东埔矣”。1778年,华人开发西贡、堤岸一带,并于1819年开浚安通河和边曦河。早期华人在开垦荒地、建造港口、开发矿山、修建道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纪念华人的功绩,安通河改称西贡河,边曦河改称中国河。

2.促进了越南各个时期工农业及商业贸易的发展

随着华人不断移居越南,各种中国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经验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如越南河仙省和富国岛的胡椒园堤岸和西贡等城市周围的蔬菜种植等都是在华侨的精心耕作下得到发展的。在手工业上,越南的陶器制造、蚕丝业也是由华侨把整套技术传入后才不断发展起来的。其他如印刷、冶金、编织、木器、雕刻等也是如此。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也倾注了华侨的心血,如越南最大的煤矿鸿基煤矿,曾有1.2万华人在此工作过。而近代滇越铁路南段的建成就有1.8万多名华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商业贸易上,移居越南的华人不仅经商得多,而且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951年越南北部有华侨商号3821家,主要集中于河内和海防;中部有华侨商号千余家,主要集中于岘港、归仁、顺化、藩切等地。华侨主要经营工商业,包括碾米、制糖、轧棉、纺织造船酿酒、榨油、烟草陶瓷、药材、采矿、蚕丝、茶叶塑料化工、炼钢、电器、食品、机械等行业,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据1953年统计,当时越南的工商户数为100789家(未包括中部),其中华侨工商业户25564家,占25.36%。在华侨最集中的西贡、堤岸(胡志明市),华侨工商业户则占堤市的62.4%;南部的华侨商号1955年有11790家,其中西贡、堤岸联区就高达8225家[9]。1974年底,西贡的纺织、钢铁、化工等较大行业中,华人资本就占80%左右,造纸业占60%;在18家年经营额超50亿越币的企业中,华人的占10家。据越南1985年内部统计,胡志明市华人的生产单位占全市的31.5%,小手工业中华人劳动力占29%,华人创造的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38%[10]。另外,在生产的各条战线上,广大华侨辛勤工作,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工作者”,如1957年越南工业战线“劳动模范”中华侨占6.45%,1961年海防港口第一装卸大队有171名华侨工人、局秋煤矿有241名华侨工人、海防“八一九”机器厂有60名华侨工人被评为“先进作者”[11]

3.华人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古代到近代移居越南的华人不断将中国先进的文化传入越南,对越南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约公元前207年,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政权,实行秦制,“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12]。赵佗在位时,从中原地区吸收大批有汉文知识的“徙民”,“与越杂处”,大力推行汉诗书,奖励发展汉文化,设立学校教授汉学。汉唐以来,许多文人学士旅居越南,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越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如著名诗人王勃之父王福畴在交趾大开文教,士民德之,立王夫子祠。伴随着汉文化的输入,汉语词汇也在唐代系统地、全面地融入越语。宋时,一些中国艺人流徙到越南传播中国的音乐、舞蹈与戏剧。如宋朝的廖守忠、陶娘,元时的李之吉、丁宠德等。“明乡人”郑怀德著有《嘉定通志》《北使诗集》《历代纪年》等多部著作,“明乡人”潘清简主持编修了《越南通鉴纲目》。还有,越南后黎朝吴士连著《大越史记全书》,阮朝的《大南列传》《大南实录》,黎嵩著《越鉴通考总论》等都是用汉字汉文撰写的。上述著作在越南史学和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越南阮朝嗣德皇帝所说:“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数理、医术,无一不用汉字。”[13]越南著名学者阮文辉也说:“中国书面语言在越南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越南各项制度和越南人民精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14](www.daowen.com)

此外,在越南的医药卫生、建筑艺术、绘画雕刻、民间工艺等方面,华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其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社会风尚无不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到现代,华人创办的教育、社团及报刊都对传播中华文化、加深中越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4.华人为越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法国殖民地的越南,近代以来不断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旅居越南的华人积极参加越南人民的解放斗争。近代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冯子材领导的部队取得镇南关大捷,都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统治。二战中,广大华人和越南人民一道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华侨成立了“越南华侨救亡会”“越南友谊会”等抗日救亡组织。1945年,法国重返越南后,许多华侨积极参加抗法战争,其中由华侨组成的“独立中团”立下了不少战功,1949年被授予集体军功勋章一枚,教导员昊日生(陈生)获个人一等功勋章一枚,指导员吴林扶、政治员谢华获个人二等军功勋章各一枚,班长黄业新获三等功勋章一枚[15]。在越南南方,许多华侨为越南革命献出了生命,如堤岸华侨17岁姑娘李英、19岁姑娘陈佩姬等,其中陈佩姬被授予“二等功臣”称号。同时,在著名的奠边府战役中,华侨踊跃参战、护路、运输,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抗法斗争。其中,西贡华运工作单位荣获“二级铜墙勋章”、华运委员会荣获“二级解放勋章”。在越北的华侨积极参军参战,仅广宁省,1964—1975年有22000名华侨参军。1966年,海防市鸿庞区有300名华侨申请参军。海防市一华侨民兵自卫队,从1965—1967年间参加战斗100多次,配合越南人民军作战,先后击落美机22架,集体荣获“一级战斗”勋章,3名队员获“三级战功”勋章,其他队员均获越南团中央、海防军区司令部、海防市民兵自卫队指挥部颁发的奖状[16]

5.越南举办华人文化盛会以表彰华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2007年2月28日到3月4日,由越南文化通讯部和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7丁亥年春华人文化盛会” 在胡志明市隆重举行,表彰越南华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这是越南首次举办华人文化盛会,该盛会由一系列庆祝活动组成。在活动举办期间,“四·三〇”公园举行了华人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装展、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并专门介绍华人的饮食文化、华人书法、绘画以及中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3日晚,元宵会在第5郡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七仙女、八仙等人物形象在观众席前姗姗走过,舞龙舞狮队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另外,在《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声中进行的武术表演,以及踩高跷、叠罗汉等节目精彩纷呈,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据组织活动的有关人士说,越南举办此次华人文化盛会,旨在介绍和表彰越南华人在革新时期的文化生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继承和发扬越南华人的文化传统,以促进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