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基础:产品零部件寿命的不平衡性和分散性
再制造升级需要使用大量原毛坯中的旧件,原产品零部件寿命的不平衡性和分散性是旧品为再制造升级提供可用零件的物质基础。虽然产品设计时要求采用等寿命设计,但实际制造后的产品零件寿命有两个特点,即异名零件寿命的不平衡性和同名零件寿命的分散性,这导致老旧产品中的大部分零件都可以继续使用。例如,通常老旧设备中固定结构件的使用寿命长(如箱体、支架、轴承座等),而运转件的使用寿命短(如活塞环、轴瓦等)。在运转件中,承担转矩传递的主体部分使用寿命长,而摩擦表面使用寿命短。这种退役产品因结构或失效模式不同而导致各零部件或其工作表面的不等寿命性,造成了产品中因部分零件以及零件上局部表面失效而使整个产品性能劣化。通过再制造升级,可对达到寿命极限或剩余寿命不足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恢复或升级产品零部件性能。
2.理论基础:产品性能劣化的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指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低一块板的高度。产品的性能劣化是导致旧品报废的主要原因,而产品性能的劣化符合木桶理论,即退役产品并不是所有零件的性能都劣化,而往往是关键零部件的磨损等失效原因导致了产品总体性能的下降,或者关键功能的缺失导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退役。这些关键零部件或关键功能就成为影响产品性能的最短板,那么只要将影响产品使用的关键短板修复或升级,就可能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再制造升级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着力于升级老旧产品中的核心关键零部件或功能,通过升级其性能或功能来升级产品的综合性能。
3.技术基础:技术的后发优势
再制造升级时间滞后于制造时间的客观特性决定了在再制造升级生产中,能不断吸纳最先进的技术或功能模块,提升再制造产品性能或增加功能,在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通常产品设计定型以后,制造技术工艺则相对固定,很少吸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成果,生产的产品要经过使役周期后退役报废,而这期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得在对其进行再制造升级时可以吸纳最新的技术成果,既可以提高零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又可以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原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产品整体性能。
产品及其零部件制造时的成本由原材料成本、制造活动中的劳动力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和设备工具损耗成本等构成。其中,后三项成本为相对于原材料成本的产品附加值,如图2-4所示,通常产品的附加值都远远高于原材料的成本。例如,汽车发动机原材料的价值只占15%,而成品附加值却高达85%。发动机再制造过程中由于充分利用了旧品中的附加值,因而能源消耗不到新品制造的50%,劳动力消耗只是新品制造的67%,原材料消耗只是新品制造的11%~20%[2]。(www.daowen.com)
图2-4 制造后产品成本分析
5.市场基础:产品需求的多样性
任何地区都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区域间人们不同的经济购买力和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这赋予了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阶梯性。再制造升级产品在性能超过新品的情况下,其价格一般约为同功能产品的一半左右,再制造升级产品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销售空间。而且在某地因性能而淘汰的产品,经过再制造升级后完全可以到另外一地继续销售使用。即使在同一地区,人们消费能力的不同,也为价廉物美的再制造升级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市场趋势发展来看,人们更愿意花更少的费用来享用同样的产品性能,更支持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这些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再制造升级产品的营销提供了市场基础。
再制造升级过程能够显著地回收资源,在同样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消耗较少的资源,大量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并能够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又因为再制造升级产品相对于同功能的新品具有价格低的特点。所以能够适应更多人的购买力,从而提高再制造产品使用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是支撑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技术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