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油茶产业迎来春天

油茶产业迎来春天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2008年9月11日至12日,首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长沙召开。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共同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油茶产业加快发展。9月12日,贾治邦局长对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2008年油茶产业现场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

油茶产业迎来春天

(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2008年9月11日至12日,首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长沙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规划,统筹部署,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广泛调动山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良品种、提高单产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利用潜力,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时任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和李育材、祝列克副局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粮食局国家开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领导,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副省长徐明华,以及14个适宜油茶发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领导参加了大会。

图1-15 2008年9月首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会上,回良玉要求,各有关适宜地区要像关注耕地一样关注山地和林地,像重视草本粮油一样重视木本粮油,像抓大豆油菜一样抓油茶。要将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挖掘土地、劳力、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潜力,努力推动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快速发展。回良玉强调,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务求发展实效,走现代林业发展之路。一是尊重规律、科学规划。既努力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又充分挖掘现有油茶林增产潜力;既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又注重面上推广与发展;既努力扩大油茶产量,又大力促进精深加工。二是科技支撑、提升层次。加强优良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培育产量更高、抗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优良新品种。加强茶油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创新,搞好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切实提高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农民主体、龙头带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探索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在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研究制定良种补贴、技术培训、生产大县奖励、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调动农民、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五是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共同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油茶产业加快发展。

9月12日,贾治邦局长对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优化油茶产业发展布局。严格按照油茶区划选择发展区域,科学安排油茶生产用地,统筹考虑油茶基础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种苗生产与管理。尽快新建和改扩建良种采穗圃,加快苗木培育,力争达到年产4亿~5亿株良种壮苗的能力。三是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实行各个无性系混交栽植,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全面加强油茶林经营管理。四是重视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油茶新品种和关键技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争使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占总投入的40%~50%,有条件的地方可把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与油茶林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七是重视市场引导和产品加工。八是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九是加强组织领导。很多举措都得到了逐步落实,为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这次现场会在湖南召开,为我们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先进经验、加快油茶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把握当前有利机遇,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重视加强良种良法,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把湖南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重要产业。

湖南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湖南省浏阳市油茶新品种对比试验林、高接换冠示范林、高产示范林和湖南省油茶种苗基地。在浏阳油茶现场,面对果实累累的高产优质油茶,回良玉副总理赞不绝口:“这是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见证,是写在大地上的最佳论文!”这次会议也是湖南林业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油茶盛会。从3月份起,由湖南省林业厅邓三龙厅长、唐苗生副厅长、文振军总工程师牵头的工作组在会议安排、代表接待、参观路线、现场组织、宣传报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大会圆满成功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2008年油茶产业现场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油茶生产真正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6000余万亩,年产茶油约近60万t,产值约80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14个省(市、区)。

(二)油茶人的情怀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湖南林业人为了演绎“东方橄榄油”高产神话,将茶油亩产量从3kg左右提高到75kg,最高达到96kg,打破油茶维持2600多年的低产历史。作为油茶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湖南省林业厅原厅长邓三龙这样诠释:“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解决粮食问题和油料问题,无疑是民族的一大遗憾。湖南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湖南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南油茶将会带给中国、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

图1-16 原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

邓三龙说他一生与油茶有缘,与林业情深。1967年的金秋十月,不到10岁的邓三龙被送回桃源县老家遍地都是油茶的山区。从那时开始,他看管起赖以生存的油茶林,参与大人们一年一度的捡茶籽、榨茶油,过生日时吃油茶炒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他懂得家人食用靠油茶,换取钱物靠油茶,甚至洗衣服也是用的茶饼。油茶浑身都是宝的印象深深烙进了他的脑海。

1979年冬季,大学投笔从戎的邓三龙随他所在的汽车部队从中越边境回程,行驶到广西兴安县城外的一个山野时,看到山沟有一片挂满黄澄澄果实的柚子林。他和战友入山采摘,走近一看,却是如同柚子般大小的特大油茶果,每一个果都有一两斤重。在油茶林里长大的他认为这是稀罕物,迅速拍照,以《广西兴安发现特大油茶果》为题,向媒体投稿,不曾想,《中国科技报》《农民报》《广西日报》等七家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报道。

1998年邓三龙出任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不久担任分管农业和政法工作的永州市委副书记。邓三龙再一次与油茶面对面。这与1979年他在广西兴安发现特大油茶果相隔整整20年。

邓三龙对油茶的钟情,还可追溯到与他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仁。早在2002年,他与当时的零陵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院长管天球一起研发油茶,并筹建了中国油茶协会,他自任会长,管天球为秘书长。后在民政部门办手续时才知道凡冠以“中国”之名的协会,必须由民政部审批,会长也只能由副部级以上人员担任。协会没能办起来,但邓三龙、管天球并没有气馁,为了让油茶走向国际市场,他们生产出一批“脱脂、脱酸、脱色”的“优仁”品牌茶油,并被美国包销。这是中国茶油首次进入美国市场。2008年邓三龙调任湖南省林业厅厅长后,又与另一位传奇人物易鹏飞(时任省发改委副主任)倡导大力发展油茶,两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认为油茶要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此,他们开始做调研、写建议,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上《大力发展中国油茶》的报告。不曾想,报告送到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手上,这位当年在陕西省省长任上被农民称之为“苹果之父”的省长,迅速认定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粮油安全的产业,也是广大林农脱贫致富的产业。他在认真阅读报告之后,迅速将报告递交给了党中央国务院,也就有了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有了第一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三)油茶良种选育与栽培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依托湖南丰富的油茶资源优势,长期坚持开展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工作。参与全国油茶种质资源普查,并在国家“六五”“七五”的研究基础上,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标准化整理共享”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建成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300亩,收集了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国内油茶主产区省(区)的油茶优良种质资源1500多份,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居全国首位,还设置了两个特色种的原地保护地点。通过中国森林种质资源网提交特色种质护照信息1956份。2009年由国家林业局颁布挂牌的第一批13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库中唯一一个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林计批字〔2009〕49号)。目前已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近2000份,成为我国基地规模最大、保存种质数量最多、最齐全的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

2009年,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申报国家林业局项目“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南昌)”获得成功,资助1000万元。目前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500余份,并开展了种质资源系统评价研究。

2011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油茶产区开展了油茶遗传资源编目工作。江西、广东、福建、云南、浙江等省(区)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省级基因库,许多(县)市也建立了基因库,形成了国家、省与基层相结合的库网,其中江西已认定了亚林中心、省林科院、赣州市林科所等8个省级育苗点,已建立了16个省级高产油茶采穗圃。

在栽培方面,油茶是抗逆性较强的树种,种植在山区丘陵地区,有涵养水分、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如若长期遭受低温、冰冻、高温、干旱等一些极端气候,油茶的生长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的重要因素。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等多方面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导致植物抗寒性的形成。随着植物移栽对温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人们开始对植物的抗寒性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对油茶的抗寒性研究仍较少,施肥对油茶抗寒性的影响应该是以后研究偏向的领域。虽然油茶对低温气候有比较高的忍耐性,但过度低温仍会对油茶造成严重影响。李艳萍等在CaCl2对油茶进行处理的试验中,得出喷施CaCl2能够提高油茶的抗寒性能这一结论:对油茶进行CaCl2处理后,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及SOD,POD的酶活性都有所提高。且0.2%CaCl2作用后油茶抗寒性效果比0.1%CaCl2好。文佳等在低温胁迫对油茶苗抗寒性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在遭受-10~0℃范围内的低温胁迫处理时,油茶苗仍能形成低温适应机制,来抵御低温胁迫对苗木带来的伤害。一旦遭受零下十度及以下低温胁迫时,油茶苗机体代谢机能则基本失去平衡。王雨水等在低温锻炼对低温胁迫下油茶幼苗的光合速率与抗氧化酶的活性的影响试验中得出:在低温胁迫期间,油茶苗的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而叶片内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经低温锻炼的油茶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没有经过低温锻炼的油茶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和保护酶活性的增强对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有重大的影响。吴林森等在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中表明:在自然低温胁迫作用下,油茶叶片的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过度低温不利于油茶的生长,所以不能仅仅通过扩大油茶林种植面积来增加油茶产量,应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选育高产油茶品质,通过施肥,精细管理,采用种植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油茶产量。

关于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方面的研究:罗健从土壤改良、树体改造、品种改造、微肥和外援激素调控、综合改造模式五个方面分析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毛云光等从生态环境、林相、品种三个方面提出了低产林改造措施。针对生态环境,认为杂灌丛生、立地条件差、水肥条件欠佳等生育环境不适是造成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改善油茶林生境的措施有:除杂垦荒清理油茶林内混生的其他灌木和杂草,垦复林地。此外在油茶低产林中间绿肥、豆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等,既可改善油茶林地的土壤条件,又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在套种、间种的农事活动过程中,能加速土壤的熟化,改变其结构,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抗旱的能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针对改造林相,认为林冠残破、植株大小不一、长势衰颓、光能利用率低是导致油茶果实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改良品种提出对于林相整齐且在林分中生长良好的劣质植株,可以通过嫁接“手术”和“高接换优”的办法来进行改良。

刘君昂等从油茶林健康评价、土壤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高产结构优化技术四个方面对油茶林健康经营进行了研究。针对土壤肥力,认为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总量为:锄抚林地(19.7×105个/克干土)>刀抚林地(13.8×105个/克干土)>未抚育林地(10.3×105个/克干土)>;锄抚林表层土壤脉酶活性(32.9mg/g·24h)、蔗糖酶(1.3mL/g·23h)、过氧化氢酶活性(0.96m L/g·20min)相对未抚育林地土壤酶活性都有显著提高。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研究了油茶炭疽病的生防菌蹄选鉴定,研制了森防菌株Y13,Y13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广的抑菌谱,拮抗活性较强,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林分密度方面,认为密度过大,光照不足,个体生长受影响,群体产量不高;密度太稀,个体生长虽好,但不能充分利用空间,群体产量也无法提高;密度适中既保证了个体发育,又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群体产量高。针对树体形态,提出油茶增产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增加油茶的冠幅,树高、冠高和骨干枝数,同时适当降低枝下高,此外还可以提高油茶植株的光合利用效率从而增加结果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产业政策

在国家层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等多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科学编制油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油茶发展起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两会”上明确指示:“提高补贴标准,实施油茶良种补贴”。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油料生产,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

《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指出“要努力扩大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油料油脂产业技术体系,指导地方抓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生产、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将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7000万亩,年产茶油250万t,年产值1000亿元,到时茶油总产量将占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的15%以上,不但解决了2亿人的食用油安全问题,而且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8~2010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2011年,中央在2亿元国家林木良种补贴资金中单列出6000万元,用于油茶良种苗木补贴。(www.daowen.com)

2011~2014年,中央投入油茶产业的总资金已达20多亿元。国家基本建设对油茶新造林单位面积的扶持补助,已由过去的每亩2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亩300元。

在地方层面,南方各油茶产区省(区、市)委、省(区、市)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拟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地方支柱产业。南方各油茶产区如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等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一些油茶主产区市、州、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湖南作为油茶的核心产区,承担着推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更大的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顾问,省长任组长,省政府15个厅局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等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油茶生产一线调研视察,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产业发展大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颁布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油茶产业明确列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目前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成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了专职人员重点抓油茶产业发展。如今,油茶成了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

(五)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1)良种推广面积不大

老残低产林面积多。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超过了6000万亩,但大部分油茶林是实生老林,属于多代萌生林,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2008年以前,我国采用良种的造林面积仅300多万亩,良种化率占全国油茶栽培总面积的6%。近年新造林增加了1500余万亩,但大多还是未投产的幼林。

良种化进程缓慢。一是受苗木繁育技术的制约。油茶生产上苗木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育苗,其繁殖技术难度大、程序复杂、成苗率低、育苗周期较长、成本高;用扦插苗造的油茶林没有明显的主根,不能用来大面积造林;苗木组织培养技术还不能达到规模化育苗的要求。二是资金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成为良种化进程缓慢的瓶颈。油茶从栽种到进入收益期每亩需投入资金2000~4000元,一般农户无力承受。国家的补贴只能解决种苗费,其他资金靠经营者自筹,实施难度比较大。

油茶新造林投入和收益分析。从目前大面积生产水平,每亩产茶油5kg,年利润仅60~90元/亩。但如果按普通良种丰产林计算,每亩年产茶油30kg,产值达到600~720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利润410~530元,投入产出比1∶(2.7~3.3)。通过一系列的丰产栽培技术,提高良种林的产出,亩产油可达50kg以上,产量可比普通良种林提高1倍以上。油茶领域另一领军人物陈永忠博士及其团队在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高产示范基地,亩均产油高达75.5kg,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

油茶增产潜力分析。油茶良种新造林增产潜力大,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但其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4.63亩大豆。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同时,茶油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农产品,是唯一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油脂进行竞争的产品。油茶正常收获期长达50年以上,投入产出比高达1∶2.84,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2)高附加值产品少

油茶加工现状。全国现有上一定规模的茶油加工企业基本上属于作坊式生产,生产效率低,开发能力受限,新产品开发滞后,不能形成优良的产业链条,竞争力不强,所以市场商品率很低。副产物利用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目前,全国每年有油茶提油后的加工剩余物100多万t。这些剩余物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多酚及皂素等成分,可用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但因无成熟的技术,至今尚未得到高效利用,大部分饼粕当燃料烧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高附加值产品少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油茶加工产业少。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14个省区市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已达1060家,但是油茶副产物加工企业较少,现有的油茶副产物加工企业年产茶粕68万t,茶皂素1.9万t,没有形成产业,只有通过油茶精深加工,开发出化妆品系列、保健系列、日化系列以及高蛋白饲料、有机肥等,油茶的高附加值才会显现。

油茶品牌缺乏。油茶资源培育生产正从粗放经营向园艺化过渡,加工利用正从作坊式向综合利用和产品系列发展。但是企业各自为政,品牌意识不强,谁也不愿意屈从于对方,加上政府部门在品牌创建上无任何政策措施,以致一万个厂家就有一万个品牌,但没有一个品牌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

油茶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目前,市场上还很少有专门应用于油茶加工的机械,如油茶脱壳机,致使油茶脱壳不完全,还需要用手工进行脱壳,提高了生产成本。榨油工艺也比较落后,茶枯饼残油率较高,造成极大的浪费,一系列的油茶加工工艺需要研发和改进。茶油高活性成分提取与油茶副产品需全面开发利用,将重点突破提取高纯度、高活性的茶皂素、茶籽多糖、油茶活性多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技术瓶颈,开发出多抗有机肥等新产品,全面提升油茶的经济价值,增强油茶产业的竞争力。

(3)机械化程度低

机械化的现状及趋势。劳动力严重缺乏致使油茶栽培机械和加工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目前油茶的栽培机械化水平十分低,在关键的几个环节上机械化几乎是空白。目前应用于油茶栽培的机械只有一些通用的机械,如:割灌机、旋耕机、喷施机等,专业用于油茶的机械,如茶果实采摘机械、油茶芽苗砧嫁接自动化机械、油茶大型修剪机械、油茶果实脱壳和干燥自动化机械等还没有研发或应用。

机械装备的瓶颈是采摘。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致使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油茶果实的收获季节需要投入密集手工劳动,油茶果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急需研发油茶采摘机械装备来降低油茶生产成本。但由于油茶“抱籽怀胎”的习性让机械采摘领域的机械化停滞不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很多科研人员仍在顽强探索新的途径,如管天球教授正在试验研究的“注射脱果技术”等。

良种选育与栽培不能脱离机械化。油茶栽培必定朝着机械化、园艺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良种选育和栽培模式应适应机械化发展。良种选育应将大果作为一项重要的选育指标为机械化采摘做准备。栽培模式应形成油茶栽培机械化作业成套模式,造林时严格控制株行距,标准化造林,便于机械化作业。

2.原因解析

(1)政策原因

加大扶持力度。油茶的投资成本较高,一般农户无力承受。虽然国家安排了油茶生产补贴,但只能解决种苗费,其他资金靠经营者自筹,实施难度比较大,多数油茶企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在完成前期基地建设、引进品种、添置设备、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投入后,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全国有3400多万亩低产油茶林需要尽快垦复改造,现在却没有低产林抚育改造专项经费。

强化科技支撑。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油茶科研的重视,把油茶的发展提升到国家粮油安全发展的高度,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油茶是一种生长周期较长的树种,对于油茶的研究需要长期不断进行,这需要国家政策继续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来强化科技支撑。至少保证省级层面的油茶科研所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创建融资平台。融资困难导致油茶发展的快速通道受阻,致使贷款难、总量少。我国大部分油茶企业是以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为主,一般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甚至少数企业信用不好,银行为降低风险和经营成本,对其普遍存在“惜贷”和“惧贷”心理。此外,涉农信贷周期短,与油茶回收期长的矛盾突出。因此,国家应充分利用市县合作机制建设和合作机构建设成果,以具有产业链组织能力优势的区域和企业为核心客户,探索创新金融模式和工具,努力提高油茶产业贷款规模,有效防范风险,大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创新机制,促进林地、林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林地、林权分散在个体农户,其流转比较困难。国家应采取新的优惠政策,促使便于林权集中,达到油茶规模经营。

(2)其他原因

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对油茶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为生产一线提供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油茶科研和生产实践相对脱节,油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民由于不知情而不能应用新的油茶栽培技术,继续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致使应用优良品种也不能达到丰产效果,失去了对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市场消费人群较少。茶油的消费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的大部分人对油茶并不了解,对于油茶的其他产品更加知之甚少,加之茶油属于高档产品,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很难购买,我们急需开发各类油茶产品以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提高油茶在消费市场中的知名度。

产品质量控制难。油茶产品主要包括种苗、茶油及副产物等。而种苗是质量保证的第一环节。我国拥有众多的种苗和商品林经营企业,但由于产业发展升温、市场种苗需求大,出现了以实生苗充当嫁接苗销售牟取暴利的现象,或单纯追求新造林面积,有种就用,有苗就造,因此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油茶种苗市场鱼龙混杂,假苗、劣苗、非良种苗等不合格苗流动等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