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20多年,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涵盖了大卫·李嘉图学者的对比本钱研究和赫林歇尔—额林的要素禀赋观点。前者的观点认为,国家生产制造种类丰富的产品不是主要因素,而是要将着眼点放在那些利润突出的产品上。大力发展这些产品,对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活动是非常有益处的。而后者的观念则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对自身形成的有利形式的往往是那些应该予以出口的产品。具体而言,这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对于本国来讲,资源相对丰富同时价格具有竞争力。而进口产品则与之相反,资源相对匮乏并且价格上不占据有利优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应该对这种资源要素方面丰富充裕的产品行业进行强有力的发展。对于现在的发展形势而言,这种观点显然是不符合时宜的。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国家竞争优势问题,他提出,“新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从比较优势的观念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层面”。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为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框架,一些研究也验证了其合理性,所以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
我国学者金碚认为:“各国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又起决定性作用,而在现实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际上共同决定着各国各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他强调:“在进行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和研究中,我们并不刻意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作用区分开,更不必分别对两者进行精确的计量,以衡量它们对产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同时,金碚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做了详细评定分析。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比较优势涉及的主要是各国间不同产业(或产品)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是各国间同一产业的关系。前者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后者则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前者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禀赋,后者则更强调企业的策略行为等。”(www.daowen.com)
(四)国际竞争力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总结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国际化国际竞争力的乘积。所
谓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所谓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通过制造),然后通过国际化(在国际市场衡量的结果)所产生出来的竞争力。许多学者用这个理论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
(五)现代竞争理论
有的学者认为:“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和基础是古典竞争理论和现代竞争理论。古典竞争理论主要以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理论为代表。与传统竞争理论不同,现代竞争理论把竞争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从而抛弃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的或理想的竞争模式的框架。”现代竞争理论有“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分别主张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和市场自由竞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