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后: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优化后: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农业和与物质生产部门直接相联系的服务业才是构成产业部门的真正基础。首先,产业结构要有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的表达,这是反映产业结构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但是,仅仅用这种形式表达又是远远不够的。具体说,反映这些相互关联和作用的机制、程度以及功能的主要是产业分工结构、产业关联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的地域分工结构,把这些统称为产业结构。

优化后: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在中文中,“产业”一词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学界常用名词之一。但从经济学角度对“产业”确切内涵的理解,却存在较大差异。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作中指出:“所谓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了“产业”或“产业部门”是指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物质生产部门。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的统计中,“产业”是指各种制造或供应货物、劳务或收入来源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旅游业等部门。这是在极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产业”这一概念。产业是对社会分工的一种概括性反映,它所包含的内容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深化而越来越丰富多样,越来越多的具体到劳动分化或独立为许多相互联系的劳动工种或劳动部门,形成复杂多样的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体系由多种产业或部门构成,包括直接提供物质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与物质生产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服务部门。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部门的范围应该限于经济活动部门,而不能包罗万象。工业、农业和与物质生产部门直接相联系的服务业才是构成产业部门的真正基础。所谓知识产业、文化产业、精神产业等只是在借用或引申的意义上运用“产业”的概念[1]。这种看法有利于研究产业时把焦点更集中于“经济”和物质生产部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部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文化、教育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已经“长入”经济领域,它们不仅从间接为生产服务变为直接为生产服务,而且,它们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具有物质生产意义的部门。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就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例证。更有甚者,作为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生产要素——知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科技,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下一个世纪是知识经济到来的世纪。”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从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以1765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热能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人们开始广泛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以19世纪70年代继一系列关于电的发明之后开始应用发电机电动机进而把人类社会带入电的世界为标志。而第三次产业革命又被称之为信息革命,它是以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从而使人类获取知识、拥有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空前提高为前提,以能使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大幅度减少、产出大量增加为特征,因而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从这一现实出发,就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包括科技在内的知识排斥在“产业”这一概念之外了。(www.daowen.com)

当然,文化、教育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功能也已经被人们所广泛认同,所以也应该包括在“产业”这一概念之中。可以预见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产业”能够包含包括知识在内的广义的产业时,对产业的研究才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有预见性,因而也就更有意义。对产业结构的定义也有许多差异,比较被认同的定义是: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与产业内部的社会组合关系和产业体系的整体状态功能。首先,产业结构要有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的表达,这是反映产业结构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但是,仅仅用这种形式表达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结构”,必然包括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制、程度以及它们共同产生的功能。具体说,反映这些相互关联和作用的机制、程度以及功能的主要是产业分工结构、产业关联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的地域分工结构,把这些统称为产业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