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感恩亲情,回馈父母的爱

感恩亲情,回馈父母的爱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密出生不到六个月,父亲过世,四岁时,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心疼李密,将其抚养长大。但李密念及祖母年迈,特写下《陈情表》,陈述祖母的不易,表示自己要先尽孝道。此时,他们不光需要我们的感恩心态,也需要我们的实质回馈。子路想,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感恩亲情,回馈父母的爱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蜀汉遗臣李密的《陈情表》。

李密出生不到六个月,父亲过世,四岁时,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心疼李密,将其抚养长大。后来,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官,这本是古代读书人的无上荣光。但李密念及祖母年迈,特写下《陈情表》,陈述祖母的不易,表示自己要先尽孝道。其中一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来令人落泪。所以,有人说:“读《出师表》不流泪是不忠,读《陈情表》不落泪是不孝”。

李密父亲过世,母亲改嫁,其祖母就如同他的亲生父母,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母的感恩。

感恩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成人后,父母便行将老去。此时,他们不光需要我们的感恩心态,也需要我们的实质回馈。

有人认为,父母要的从来不是物质,更重要的是儿女的那份心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关“啃老族”的新闻,有些人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却连自己都养不起,靠“啃”父母的养老金为生。他们就没有孝顺父母的那份心么?不,他们未必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意。但是,光有心意有什么意义呢?他们的父母老了,却还要为儿女的将来忧心忡忡,无法安度晚年,这样的人又谈何孝呢?

古人有云:仓廪足而知荣辱。可见,精神进步的前提是物质上的满足。孝顺不能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得有实际行动才行。

当父母生活困难的时候,你没法给予物质帮助,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孝顺;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你无法在身边照料,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孝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生我养我的恩德是那么的大,难以报答,而赡养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只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www.daowen.com)

回报父母需要身体力行,除了精神上的关心之外,我们更应将其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他们。

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闻名。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时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帮父亲赶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没有棉袄穿,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好让父亲宽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时候流传下来这样几句歌谣:“儿子一日长一日,爹妈一年老一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攀。若待父母去世后,想着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祭,爹妈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与其死后哭断肝肠,后悔曾经的许诺未曾兑现,不如生前善待老人,从些许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也许,我们无法永远与父母待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孝顺的子女。从细微处入手,从平常的一点一滴做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