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是,一旦照过了镜子,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了,那么,一有非自主的改变,便会立刻发觉。已经知道便无法再假装不知道,便会在“镜子”前面一直看,所以,有没有自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人生并没有退路,当你了解了自己之后,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会理性得多。

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唐初名臣,魏徵为唐太宗治下的开元盛世殚精竭虑。对于太宗的过错,魏徵向来直言不讳,屡屡“以下犯上”,到最后,连唐太宗自己都觉得要“以人为镜”,这样才能明白自己的得失。

人生在世,这两件事最重要:一是了解别人,二是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或许简单,毕竟,相处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解。但了解自己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人的眼界存在局限性,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很多人眼里,自己才是最常见的那个陌生人。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实验,科学家用镜子来测试动物们是否知道什么叫自我。他们先是把一面镜子放进黑猩猩的笼中,十天之后,将黑猩猩麻醉,在它额头上点一个无臭无味的红点。黑猩猩醒来后,镜子还没有放进来前,它并不会用手去摸额头,但是,当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镜中的就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的额头上原来是没有红点的。

后来,实验者又将另一只猩猩先麻醉,给它额头上点上红点,然后把镜子放进笼子里。猩猩表现出认得镜子中的是自己,但却没有去关注额头上那个红点,更没有用手去摸红点。

这个实验很让人震惊,当一个人不晓得自己原来是什么样,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目前的自己,不管自己的变化会是多么巨大,不管这个变化是好是坏,都泰然接受。但是,一旦照过了镜子,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了,那么,一有非自主的改变,便会立刻发觉。已经知道便无法再假装不知道,便会在“镜子”前面一直看,所以,有没有自知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人要自知?因为往往只有了解了自己以后,人们才能够给自己一个定位,并正确地树立起自己的目标。在成功的道路上,人有时会变得犹豫不决。既想做这件事情,又想做那件事情,然而,越是希望面面俱到,就越会导致犹豫不决。这时,只要把这些迟疑不定的想法抛开,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www.daowen.com)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那是很麻烦的。要做好定位,首先要认识自己,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不仅要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自我动态调节,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有两件学林轶闻值得我们深思。

著名的史学家方国瑜,他小时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专攻诗词。他钦佩李白、羡慕苏轼,企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但一晃六七年,他却始终未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诗词。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方国瑜铭记导师之言,到京后,师从名家,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从此,他立定志向,投身于祖国史学研究。

著名史学家姜亮夫也有类似经历。20世纪20年代,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当时,他极想成为“诗人”,他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师范读书时所写的四百多首诗词整理出来,去请教梁启超先生。不料,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无才华,不适宜于搞文艺创作。姜亮夫回到寝室,用一根火柴将“小集子”化成灰烬。诗人之梦醒了,从此,他埋头攻读中国历史、语言、楚辞学、民俗学等,取得一系列成果。

可见,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后,才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在不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去做盲目的选择。因为很多时候,人生并没有退路,当你了解了自己之后,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会理性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