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面前,通常人们都会你争我抢,都想自己分到最大的利益。可是,这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很简单,僧多粥少,互不相让的结果就是谁也得不到。
在对待得与失的问题上,很多人的看法非常简单。认为失去了就失去了,不会再得到。其实,得与失既是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为我们敞开一扇窗。任何付出都是有回报的,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一个地方失去,必然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获得。世间万事都是“舍”之东隅,“得”之桑榆。
《塞翁失马》中,老人家丢了一匹马,别人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也许是一种福气”;后来,果然,那匹马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马;但平白无故得了这些马,他又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如他所言,他的儿子骑马时摔断了腿,此时,他又说这不一定是坏事;最后,他的儿子因为腿疾而不用服兵役,免去了一场无妄之灾。这时,人们才看到老翁的智慧。
“塞翁失马”的故事正是对“得与失”的最好解释:有的时候,失去了,也是另外一种得到。
懂得以舍为得,就必须学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多为他人着想。因为只有满足他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有保证。
拿人们最熟悉的推销来说,如果推销员只顾介绍自己的商品如何好,肯定不会打动人心。很简单,他没有指出商品对消费者的作用。因此,那些聪明的推销员都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指明自己推销的商品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益处。
小猴和小鹿结伴在河边玩,忽然,小猴发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
小猴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完,小猴就去渡河。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小鹿也过河去了。但小猴个矮,走到河中间,它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虽然到了桃树下,但它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
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结果谁也得不到。改掉自己顾自己的坏毛病,好好想想怎样配合才能吃更多的桃,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小鹿帮助小猴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小猴爬上桃树,摘了许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最后的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它俩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www.daowen.com)
生活中,大凡自私的人总是“我”字当头。他们总是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其实,这是他们心智还未成熟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那他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
很显然,自私的人看不到他人的需求,就不会把他人放在心上,对他人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对他人漠不关心,那么,他人自然也不会对我们关怀备至。一味自私自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从而为自己“制造”许多敌人。因此,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改掉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培养自己的利他心。
传说明末清初,苏州乡下住着一家赵姓的农民,男主人常年在外谋生,妻子带着三个儿子在家种田。孩子渐渐长大了,这位农民把田地划为三块,分给每个儿子,他们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这位农民带回一捆花苗,随便地将它栽植在大儿子的田边。谁知,无心栽花花自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有一天,大儿子发现自家的茶树都沾染了小白花的香气。他采了一筐新茶到城里卖,没想到,茶叶十多分钟就全部卖光了。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订购“香茶”的人挤满了大儿子的庭院。这一年,赵家大儿子靠卖“香茶”发了财。
两个弟弟知道后,认为哥哥的茶好卖是父亲栽种的香花所致,因此,赚来的钱应该平均分配。哥哥当然不答应,兄弟间为此一直吵闹不休。最后,兄弟三人找到乡里的一位老秀才,让他来评评理。
老秀才得知三兄弟吵闹的原因后,说:“你们知道吗,香花就是财神菩萨,她来到这里本来是为了让你们发财,可不是为了让你们因为各自的利益而闹得四分五裂。如果这样,你们谁也得不到香花了。
老大听了老秀才的话后,首先提出把自己的地和两个兄弟换一年,让他们也发发财。可是,两个兄弟想到这样会伤害哥哥的利益,于是,他们谁也不再提分钱的事情。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栽花,你浇地,我施肥,谁也没有怨言。这样,在哥哥的帮助下,两个弟弟也都种上了开小白花的茶树,一家人共同致富了。后来,全村的乡亲在他们的带领下都发了财。
有一颗利他的心,让他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才能享受人人为我的成果。而且,这种成果通常比自己奋斗得到的成果要大得多。
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记住,任何付出都是有回报的,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一个地方失去,必然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获得,世间万事都是“舍”之东隅,“得”之桑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