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避免走向极端?

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避免走向极端?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一道缝隙,留一点空间,就是留一个台阶,留一个余地,不难为别人,亦不难为自己。学会留一点空间,这是生命的大哲学。平时处事,如果事事工于心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圆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点余地,给自己多一点自由空间,让自己平静下来,便能事半功倍。为人处世,我们应当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也留一片空间给自己。

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避免走向极端?

人,要给自己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让心灵透透气,让灵魂躲躲雨。留一道缝隙,留一点空间,就是留一个台阶,留一个余地,不难为别人,亦不难为自己。

齐白石山水画讲求意境,这种意境便是合理分布,便是疏密有致,便是有张有弛。意境者,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他们的画作都有留白,笔虽断而意不断。如若将其涂满,那画便“死”了。

一些老手艺人做木工活,有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听起来是工匠的一句行话,实际细细品味,这句话很值得琢磨。木匠讲究疏密有致,该疏则疏,该密则密,不然易散落。

其实,做事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也讲究“留一道缝隙”,留一些空间。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点空间,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点空间,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庄子就为自己留了一点空间。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会,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

苏轼也为自己留了一点空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www.daowen.com)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点空间,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余地。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点空间!

平时处事,如果事事工于心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圆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人如果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便会患得患失,倍感压力,精神备受折磨。留一点余地,给自己多一点自由空间,让自己平静下来,便能事半功倍。

为人处世,我们应当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也留一片空间给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我。当然,任何时候也不要目中无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